设置

关灯

第五节普洛耶什蒂二

成围歼,任何迟疑都是严重的犯罪!”

    跟很多高级军官一样,法金汉将军恨透了背信弃义的中国人,他渴望在战场上狠狠教训这个曾大力扶持的昔日伙伴。进军罗马尼亚以来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法金汉的头脑,另外,出于白种人与生俱来的高傲,法金汉并不将德军总参谋部对华军战力的评判放在心上。他仍将陷入他和马肯森集团军两面夹击中的俄罗联军视为主要敌手,在布泽乌方向出现大队华军后仍未改变既定的方略。

    比特格尔少将停止了对阿隆达方向的攻击。跟他的参谋们研究了局势,认为正面突击伤亡太大。决定将主力置于奥军的攻击线,调一个加强工兵的步兵团过去,首先突破阿隆达西翼阵地,然后采取迂回攻击的方法击溃正面华军。当晚,德军紧急调整部署,将更多的轻型火炮调出64师给了奥军。奥军现在已经成了德军的负担,在进攻和防守中都需要德军的支撑,统帅部组建攻击罗马尼亚的三个集团军就贯彻了这样一种思想,必须将德奥土保军队混编以德军为核心方能充分发挥战斗力。

    但比特格尔将军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向普洛耶什蒂发起了进攻。他分兵西翼的决定成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进攻是在9月21日夜间发起的。熊勋在抵达阿隆达镇后,听取了秦风准将在夜间发起进攻的建议。命令25师和27师以通往普洛耶什蒂的大路为界,分东西两路发起攻击。25师在公路右侧,27师在公路左侧,在27师的后面还有一个14师跟进。9军26师则接管了阿隆达西翼原25师防线,保障主力部队侧翼的安全的同时发起对奥军的反击。

    进攻的主要对手是德军。进攻的主力是27师而不是25师。之所以采取夜间攻击。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判断之上:德军攻击阵位距我军阵地不足10公里,我军埋设的地雷已经被德军基本破坏,处于进攻状态下的德军应该没有构筑坚强的防线,国防军夜间训练科目繁多,部队习惯于夜间行动,最为关键的是夜袭可以达成最大的突然性。

    考虑到兵力对比的优势,更考虑到军属重炮团尚未抵达前线,熊勋断然采纳了秦风的意见,在远征军赴欧作战的第一次大兵团进攻战役中采用了罕见的夜间攻击形式。

    比特格尔万万没有想到华军进兵如此迅速,而且用大兵团夜间攻击。就一般情况。当双方训练水平及战斗意志基本相当时。作战双方的胜负是可以预见的,主要的计算因素就是兵力火力的对比。如果华军采取常规战法是可以攻取普洛耶什蒂的,伤亡姑且不论,时间要比实战长的多。战果也大不一般。

    出其不意永远是兵家致胜秘诀。

    进入1916年。德军步兵师每个师所辖的步兵营已经从12个削减为9个。在调走一个团后。经历了一系列战斗尚未得到充分补充的德军64师面对9军两个师的猛攻立即呈现败象,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德军的部署是进攻性的,防御线很薄弱。没有构筑有纵深体系的防御阵地,因为德军一直采取攻势,阵地前沿连地雷都未布设。

    而对手第9军是中国国防军装备最好、训练最为严格的全训军,无论是单兵火力还是远程火炮都超越了德军,特别是华军攻击完全不同于欧洲军队依赖火炮支撑的战法令德军陷入了极大慌乱。华军的攻击是在夜间突然发起的,没有惯常的炮火准备,而是以分队方式悄悄摸了上来,当德军前沿发现敌踪时,距离已经很近了,在枪声响起的时候,中国人已经逼近了战壕,很快进入了残酷的近距离搏斗。中国人的攻击不是全面铺开,而是集中于几个点,当前锋分队突入德军阵地撕开一个小口子后,后续部队便涌入这个口子继续朝纵深攻击。夜战是国防军的拿手好戏之一,是经常性的训练科目,有一套成熟的战法,而德军却严重的不适应。炮兵无法支援,完全成为了步兵间的对决。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