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3章 殖民地战略

政的时代,德国国力相对低微,还远没有能达到能颠覆英国世界霸权的地步,所以才有“没有海军的德国是安全的”这一论调的大行其道。而到了威廉二世时期,强大起来的德国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发展海军也就成了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如果德国没有海军,那么英国将能毫无顾忌的对德国恣意揉捏;而如果德国有了一支强大的舰队,那么英国同德国开战的风险将会呈几何倍数上升,因为舰队的损失是这个严重依赖海洋的国家所无法承受的!

    而在清英看来,除了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宣战!经过南北战争后半个世纪的和平发展,这个国度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变态的存在:她不仅拥有接近1亿的人口,还实现了超过英国人均工业化三分之一的恐怖进展,综合国力甚至比英法德三国加在一起还要强大!美国这个开挂一般的存在加入协约国一方,登时让深陷战争泥潭、被海量消耗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英法注入了一针极强的强心剂。大量来自美国的物资和军队源源不断地开向欧洲,协约国兵营得到轰然填充,实力得到急剧膨胀的英法对战争的胜利又充满了信心,以至于在协约国经受了俄国退出战争、并割让大片土地赔款60亿马克的重大打击之后,仍旧执意将战争进行了下去。

    通过历史不难看出,只要德国陆地战略正确,足以在英法俄三国的联合下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一旦美国加入战争,那么实力的天平则会瞬间发生逆转。因此,清英要想让改变德国的命运,则必须避免与美国的交战;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海军则是其中的关键!

    ----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他们和英国之间有着所谓的“撒克逊表兄弟”的同文同宗、血脉相连的纽带关系,以及出于操着相同语言的原因而去帮英国同仇敌忾。对于国与国之间,特别是这些大国而言,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决不会有哪个国家的决策者会脑残到因为一个虚幻的“同源同种”的原因去帮另一方毁家纾难。美国之所以会参加到战争中去,完全是由于钱的原因。

    一战爆发之后,美国最初在大洋彼岸严守中立,以一种悠闲的姿态静观两大阵营进行着的殊死拼杀。随着战争的继续,交战双方都发现最初计划中只会打3个月的战事竟演变成了一场长期战争,各种物资本就储备不足、且在战场上损失巨大的英法,顿时就把目光转向了美国这个工业实力和各种资源都爆棚的国家以寻求支援。面对英法手中大量的真金白银、和购买战争国债的极高利率的诱惑,贪婪的美国资本家们馋涎狂吞,立即推动国会通过了“现购自运”的法案,将武器弹药原料矿石等禁运品敞开了销售。

    尽管这个法案表面上是对交战双方都平等开放的条约,但由于英国大舰队在斯卡帕湾所实施的远程封锁,德国的远洋航运陷入中断,仅能凭借潜艇将一些微不足道的货物运往本土,美国实际上成为了单方面为协约国输血的超级血库。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在赚饱了真金白银的同时,也认购了协约国所发行的海量债务: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大战爆发的两年半的时间里,通过“现购自运”的方式所持有的英法债权数额达到了惊人的100亿美元。至此,美国的钱途也就和协约国的战局捆绑在了一起,成为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协约国能够获胜,那么这些钱就有收得回来得保障;而如果协约国在战争中失败、或是以一个得不到任何利益得筋疲力尽的态势同德国和谈,那么本身经济在战争中已然遭受重创的英法将很有可能还不上这笔款子,美国人所发出的海量借贷就真成了无私援助的空心泡沫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迟早都会搭上英法的战车,德国所发动的无限制潜艇战只不过是给华盛顿方面提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