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一章 有客烧纸

干爷爷曾经就是一任大领,这些学问也都是他教给我的,曾经有一次,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多了,牙也掉光了,为了吃东西方便,就装了一口假牙。

    在一次喊路的时候,因为丹田气运的太足了,刚喊出第一个字,假牙便飞出来,还好他反应迅速,赶紧用手接住了,不至于掉地上。

    饶是如此,周围的人也乐坏了,参加这么多次葬礼,还没见过如此戏剧化的一幕,本来是要喊前后上肩的,结果抬棺材的人根本就谁也没动,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干爷爷也非常尴尬,从那以后便主动退位让贤,也是年龄实在有点大了再干下去也不合适了。

    言归正传,李大个子跟鱼叔也是非常熟的,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要去帮忙的,便径直走过去。

    刚进门,鱼叔的大儿子柱子便主动过来给他磕头。

    这也是农村的习俗,俗话说,贵不过新人,贱不过孝子,孝子在父母没有下葬之前是最低贱的,不管是谁,只要是来帮忙的,或者是来吊丧的,进门孝子就要给人家磕头。

    本来李大个子还想调侃一下柱子,因为两人关系也不错,不过碰到这种事,再开玩笑就有些不合适了,便赶紧将他搀起来,只说了一句,没想到的事便去帮忙了。

    此时,柱子家已经有不少人在忙活了,妇女们忙着缝纫孝袍子和孝帽,男人们便找来木棍栽到地上搭建灵棚。

    很快,灵棚便搭建好了,供桌放在正中间,点燃两支白蜡烛,正中间放着老人的遗像。由于是白天,倒是不觉得阴森恐怖,而且院子里人来人往,冲淡了那种死亡带来的晦气。

    很快到了第三天,远近的亲朋好友,都好过来给死人烧纸祭拜,然后商量一下死者的安葬需要用到什么样的规模,每家需要出多少钱等等。

    在农村,这叫商量事,凡是都要商议,大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一来不让那些过得不如意的人多掏钱,二来大家脸上也都有光。

    比方说,同样远近的亲戚,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你也不知道别人究竟会上多少钱的礼,大家都一样,你拿一百,人家拿两百就是在打脸了,你凭什么比我拿得多?这不是存心让我下不来台吗?

    所以,商议是必要的,三天头上,就是亲朋好友商量事的时候,这一天,从一大清早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客人会轮流到来。

    亲朋好友也不是住在一起的,也没有商量着谁什么时候来,离得近的有可能晚到,离得远的先来,再加上响三天的吹鼓手,整个院子里闹哄哄的。

    李大个子作为众多管事的之一,负责通知跪坐在丧房里的孝子贤孙们,某某亲戚来烧纸祭拜来了,这时候,就会有人专门点燃一串炮仗,这时候你听吧,丧房里那哭声简直就是惊天动地。

    这倒不是说作为晚辈的不孝顺,而是人本身难受到一定程度,反而哭不出来,还有的是已经哭了好几场了,嗓子都快哭哑了,也得休息不是?

    这时候,就要走形式了,俗话说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平时不哭,一旦有亲戚朋友来烧纸祭拜,这时候装也得装出点样子来。

    前面管事的一喊,丧房里就得哭,因为丧房正门被灵棚挡住了,从里面是看不到外面的情况的,这时候便只能竖着耳朵听了。

    三天这天,李洋这个极品总算下床了,虽然不能帮大忙,也过来帮着端个盘子洗个碗啥的。

    因为都是同村的,大家平时处理的关系也非常正,再加上经常跟柱子开玩笑惯了,这小子眼珠一转,又冒出一股坏水。

    跟大家商量着要不要整柱子一次,大家也跟着起哄,看他怎么才能整人家。

    这时候,李洋不紧不慢的从账房哪里拿来一串炮仗,来到旁边,然后冲着李大个子一努嘴,准备点炮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