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七十七章 泰山压顶

况,就请你带领两万骑兵,联合炒花诸部,将西边封锁,等待截杀建奴。此外一旦林丹汗南下救援建奴,务必要阻拦住!”

    张峰满心欢喜,想要参与正面攻坚,可是没想到竟然又成了二线队员。可是二弟这么安排,他也没法拒绝,只能拍着胸脯答应下来。

    张恪微微一笑:“日后大战多着呢,灭了一个建奴,不还有林丹汗吗!早晚草原也要臣服在我们脚下!”

    “说的太好了!”于伟良笑道:“国公爷就是有霸气,区区辽东哪能满足我们的胃口!”

    听到于伟良的话,李之藻等人眼前闪过一丝不安,随即晃晃头,何必想的太远呢,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

    说完了大体布局之后,张恪又坐回了位置上。

    “此番出战,不光是要打败建奴,更是要彻底收复辽东,既要打仗,又要处理地方事务。因此文官肩头的担子很重,不光要确保后勤,还要清理汉奸,恢复地方秩序。”

    “这个没问题!”王化贞信心十足地保证。

    放在以前他或许不敢这么说,可都是自从张恪在江南考试取才之后,有差不多500名读书人充实到了辽东,其中以绍兴等地居多。

    绍兴是浙江文脉荟萃之地,文风鼎盛,几乎家家都有读书人。可是朝廷科举名额有限,别说进士,就连举人秀才都不容易考,因此很多绍兴读书人就去给官员做幕僚,出谋划策,闯出了绍兴师爷的金字招牌。

    可是当师爷毕竟不如当官来的舒服,哪怕是到苦寒之地的辽东,也有无数人趋之如骛。相比精研八股的“才俊”,这是未来的师爷涉猎更广,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弥补科举进士的不足。因此对算学、民政、税务、法律,甚至军务,都多少有所涉猎。

    到了辽东之后,这些头脑灵活,学问扎实的南方人很快融入其中,大大弥补了辽东官吏的缺口。

    要不是考核严格,只怕还会有更多的人才来到辽东。

    有了人就有了底气,王化贞才敢一口气答应下来。

    另外王多闻也站了起来,对张恪说道:“国公爷,卑职还要报告您一件喜事。”

    “说说看!”

    “是,最近直道修建加快,从广宁到锦州,又从锦州到海州,基本修成。”

    直道!

    顿时所有人都面露喜色,有了直道之后,行军速度会大为提升,后勤运输更加便利快速,好处多得说不完。大家早就盼着呢,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我记得当初计划,要三五年才能修好,这才一年多,竟然能这么快?”张恪吃惊问道。

    卢象升站出来,解惑道:“国公爷,我们把整条直道分成了两半,中间以树木隔开,我们只是修好了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还要一年多。说起来还多亏李大人的提议,才能让直道及时派上用场。”

    李之藻满脸微笑,眼神之中透着得意。

    “哈哈哈,既然万事俱备,那么择吉日,扫平建奴!”张恪兴奋地一挥手臂,所有人都跟着热烈地拍巴掌。

    ……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枝头鸟儿欢唱,水中鲤鱼畅游,厚厚积雪早已变成滋养万物的甘泉。

    从平坦的直道上面,出现了一杆黑色的大纛旗,格外显眼。

    “平辽公,张!”

    没有任何别的字样,很显然张恪要凸显的是灭掉建奴,收复辽东都是他一个人顶着朝廷的压力做出来的决定,无能的朝廷根本不管大家的死活,只有平辽公才会为大家报仇雪恨!

    当张恪骑在马上,在众将的簇拥之下,快速前行之时,直道两旁都挤满了百姓,大家挎着篮子,翘首以盼。

    “是国公爷,真是国公爷!”

    百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