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章 东王



    这些人固然比士绅地主阶层要勇于开拓,眼光也更长远,但是他们都有些眼高手低,说了一千,可是做的时候连八百都没有。

    就拿松江开海之后,张恪就鼓励他们勇于进取,要建立自己的航路,要去西洋通商,可是弄到了现在,如果不是张恪主动攻击荷兰人,南洋的商路还有一半在西洋人手里攥着。

    当然也不能光是怪这些人,他们家财巨富,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各种关系深厚无比。赚钱十分容易,哪里能轻易冒险呢!

    偏偏这个大航海时代,需要的就是冒险家。

    开拓新的商路,探索未知的世界。

    勇敢,贪婪,敢于进取,不受道德约束,无所不用其极……在卫学彦身上张恪看到了希望,他们年轻,有眼光,胆大包天,只有给予适当的支持,绝对能闯出一片天。

    见过了卫学彦之后,张恪就果断下达了鼓励开拓海外的命令,凡是主动出海,寻找到未知岛屿,拿回稀奇动植物,开辟出商路,抢占领土,发现金银矿藏,一律重赏,并且视功劳大小,授予奖励,最高可以封爵!

    这道命令可了不得,一下子掀起了滔天巨浪。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是个大陆民族,这话虽然不错,可是在中国大地上,尤其是东南沿海,生活着大量靠海吃饭的人。这些人的数量远远多于那些所谓海洋国家的人口,其中更是不乏野心勃勃的人。

    听说了张恪的命令之后,东南就热闹起来,不少年轻人组织起船队,他们在朝廷的舰队保护和支持下,果断开始了向南海进军的道路。

    上千上万的岛屿都在等着他们发掘,虽然探索海上危险重重,很容易就丧命。但是他们之中也不乏成功者。

    有人找到了荒岛,立刻就可以得到嘉奖,有的人干脆成了一岛之主。反过头,他们从国内招募移民,一起开垦田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没几年时间,翻身成了富豪。

    一个个成功的例子促使更多人走向了海洋。

    有了他们带头,张恪的另一个计划快速落实下去。

    开发海外就要人手,东南的人力不够,加上价格又贵,大家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那里正经受战乱之苦,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流民。

    招揽流民不要多少银子,只要能解决粮食问题,就有一大票人跟着你。

    从崇祯六年开始,海外移民的速度就一天比一天快。

    到了崇祯七年。差不多有一百万人到了海外,其中倭岛三十万,济州岛十万,台湾四十多万,巴达维亚等地十万有余。

    庞大的移民工作,促使海上力量快速发展,一年时间,就有各种船只上万艘下水。一度造成了木材供应不足,船厂没法开工。

    为此张恪特别下令。奖励西洋人向大明贩卖木材,关税调整到了零,甚至木材商人可以享受贸易优惠。

    这下子可了不得,西方商人拼了老命往大明送来优质木材。其实他们也清楚。大明有了木材,会造更多的船只,最终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可是又能如何呢,利益摆在那里。你不干,别人也会干,何必同银子过不去。在向大明出售木材的商人中。不少竟然是红头发的荷兰人,不少海关的人都咋舌。如果让张恪知道,只会笑他们少见多怪。要知道在历史上,荷兰人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荷兰的商人就是贪图英国的战争债券利息高,竟然大量购买债券,帮着英国人打败了荷兰。商人没有祖国,古往今来,都是一样。

    海外开拓热火朝天,东南的造船业兴旺发达,带动了军工,纺织,工具制造等等行业,整个东南社会结构迅速变化。

    工厂主和作坊主崛起,商人地位相对落后,越来越多的工人出现,分散的手工业者受到强烈冲击。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