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三章 悠闲

李杨的方法,看上去也就那么简单的几招,就这么有用?

    这李杨,不简单啊,身手听说比李战还厉害很多,脑瓜子聪明,随便整个发明都能造福万家百姓,经商也是一把好手,现在还懂医术了?连瘟疫都能治?

    襄樊的圈子就这么大,能知道的,有权利知道的,都知道了李杨!而在地下某些圈子,也一样在流传着李杨的另一些事情,仅仅是传出的一点皮毛,就已经让许多有想法的**大人物偃旗息鼓了:太祖用过的“雷震子”,就是李杨杀韩五郎一群人的手段!

    对于这一切,李杨不知道,也不想去理会!他现在极端不满意,这么大个襄樊,居然买不到他满意的床!

    其实不能怪襄樊这些卖家具的商人,只因为这货要的东西太奇葩:他居然想找到席梦思!这时代能有这么高工艺的产物吗?话说连家具都还是赵凯赵太祖给“发明”的,在这没有一点点工业基础的年代,你能指望短短百年时间就弄出机床,圈出弹簧?

    要是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什么“雷震子”,早就普及了!大中华国也早成为世界之王了!

    好吧,整不到席梦思,那就整个水床算了!买点皮子,自己整点天然植物胶水出来,一个水袋一个水袋的装好,外面包个木床的框架,得,水床就成了!让协助李杨的两木匠,看李杨的眼光都带上了现代粉丝看见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崇拜和狂热!

    这技术他们已经掌握了,包括李杨教他们制作的胶水,这一推出去,那些富豪高官二代什么的,还不挥舞着手里的钞票来抢购啊!

    眼看着新居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工程队在按照李杨的奇思妙想进行装修了,什么屋顶的水塔啊,院子里的喷泉啊,房间里面的伸缩式家具啊,冲水式厕所啊……总之,工程队的一些技师们,是累得快死,也乐得快死了!

    李杨的一个要求,就代表着一个新技术的应用了!这个世界虽然还没有专利法,但这技术,掌握得越多,襄樊郡军分区工程连的名头,也就越响亮啊!说不准就有一天青史留名了!

    但是,李杨的主意,总是些半吊子,说一个大概的方向,提点建设性的意见,具体的研究和实践,还得他们上,不累才怪了!

    要不是李杨这么折腾,这小小的三层楼,早就完工了!

    不过这些工匠们,对于李杨这种放弃自己留名的机会,而让他们出这个风头,还是很感激的!显然李杨不在乎这些虚名,要是他动手,自然没自己这些人什么事了,这样想着,李杨的名气反而大幅度提升----李杨自己不在乎,咱们不能太过无耻不是?得,就宣扬下李杨的提点之德吧!

    李杨要知道这些工匠的想法,估计要流汗了!自家人知自家事,他那里是不在乎虚名,是想在乎也在乎不了啊!要自己动动嘴还成,要真上手,那可就是贻笑大方了!

    不过这话说出去工匠们是不信的,每次都是卡在技术要点的时候,你就说上那么一嘴,思路就妥妥的出来了,问题也就顺顺当当的解决了,一次是巧合,次次都这样,那有那么多巧合?

    好吧,这些事李杨放下了,可又有事情了!李杨感觉自己的时间,总是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就混过去了。

    李老实跑来请示了:“杨子,地里面你说的那玉米出苗了,现在该咋整?要就那样留着,可是太密了!”

    “哦,按照间距,一个窝里只留一颗苗,其它的苗,连土挖出来,另找地方种,也就是移栽!当初我要你们一个窝里撒个三五颗,就是留苗的!对了,准备移栽的地,要先用水浇个透,等移栽了,头两天注意下浇浇水,别太多,要早上浇!等过个五六天,苗活了,就整点大粪上去。”说起这个,李杨也是门清!

    “对了,红薯出苗没?”李杨想了想,又顺口问了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