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八章 隐忧

社会高度上的情况下,以他自身的权威和影响力,活生生的强行推广出来的东西。

    就好像一座高楼,地基根本没有打好,你能指望高楼有多稳固?

    在当时的情况,整个社会都还在想着君王君权,人们的思想都还停留在家天下的慨念里面,赵凯搞出了这个三党之分,李杨估计,他也是无可奈何!

    以他对那个小子的了解,赵凯并不是一个长于计谋的人,能够有当时的局面,更多的是因为他军事上的才能,加上超前于这个时代的思想,还有一些对社会发展的全新创意,以及确确实实能够改善社会状况的发明!

    可惜的是,赵凯没有创立下系统的能够改变整个社会教育状况的体系!

    虽然国家给了全国的人一个六年的免费教育,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读书,又强行的推广普通话,试图取消地域差异,形成大中华的大一统,让现有的民族融合成一个大汉族,这些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赵凯没有对文化做出改变,学校教授的,还是以前的老一套的文化典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文化,偏偏又只是刚刚萌芽,起不到主导作用。

    举个例子说吧,社会不歧视商人,这是赵凯的执政思想之一,这样的思想,在赵凯在世的时候,团结了很多商人在他身边,支持他。但是实质上,赵凯并没有给出一个为什么要不歧视商人,商人有什么作用,对国家有什么好处的合理解释,而是强行的直接以律法的形式,做出这条规定!

    在赵凯的威望下,这条法规自然是通过的,可是人心能那么快扭转吗?

    好在赵凯还没喊出“人人平等”的口号,否则的话,估计赵凯也压不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那么好改变的?就是赵凯的前世,华夏说的人人平等,不一样也有特权阶层的存在?某个超级大国口里喊的是民主自由,实际上不一样是资本操纵着社会权力!

    当然了,赵凯的这种努力,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处,起码,大中华国建国一百多年以来,还是造就了一个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社会的发展有着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在这其中,教育权是一个很重要的权利!

    另外,通过这么长时间的适应,人们也接受了三党共治这样的社会形势,如果有谁现在想着重新做回皇帝,那么结果会很悲惨!

    要知道,大中华国的民主选举,虽然一样是一个小范围的“民主”,但是最起码,还是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最简单的道理,这些有权利进行民主投票的选民,是由下面的村,县,郡,州这样一层层的推选出来的!虽然不是李杨前世华夏的全民选举,但是最起码,推选出来的要是地方上有声望的人。

    这些人代表着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权益,虽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益!如果你想要恢复帝制,就必然侵犯到这些人的权益,而侵犯了这些人的权益,就等于侵犯了社会大部分人的权益!这绕口令一样的话,就是对恢复帝制想法的人的一个注脚:悲剧!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大中华国,就是一座地基没打稳的高楼,虽然看上去华丽,但是有着崩塌的危险,必须要从根基上去进行加固。

    而李杨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这种局势,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他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和影响力,即便是有那个能力,他也没那个志向。他只是想在有可能到来的混乱中,让自己的家园,有一个自保的可能。

    所以,他把本来该用三五年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事情,集中到短时间里面来完成,还好,他的运气不错,显示结识了李战,后面虽然骂了秦英和上官婉儿,但是也取得了他们暗地里的支持!不要以为李杨看不出来这些,他很清楚,李战这个特战旅的旅长,还影响不到军队和地方政府做出对他资源倾斜的决定!而能够做出这样决定的,襄樊只有秦英和上官婉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