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50章 订单

300美元之后,总算把这件事给解决了了。

    “冯先生这边资金是否足够,若是不够,洪门这边可以再酬集一些出来。别的不敢说,多个一两百把台发动机,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几年随着集团的扩大,华人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由以前的苦力,到现在各家医药厂,还有一些其他工厂的技术骨干。这些华人比起本土的美利尖人更吃苦耐劳,缺的只是一个平台,一旦有了合适的平台,他们所做出的成绩并不比白人差。甚至要更好一些。这几年,华人也迅速积累了一些财富。以前国*党在北美也是募捐过很多次的,现在也不例外,只不过双方毕竟有了嫌隙,另外洪门已经全面向西北靠拢,国*党现在在北美筹集的资金已经是有限得紧了。不过只要司徒美堂出头,情况自然又不一样。

    “也罢,那就有劳大佬了。华人所做的贡献,西北不会忘,集团也不会忘。”

    冯庸考虑了一下,然后最终还是点头,虽然集团每年的利润惊人,但摊子大了,也是处处要用钱,再说,发动机的订单可不仅仅只是在美利尖这边,下到罗罗发动机公司的订单更是恐怖。多达两千多台。而且除此之外,集团斥巨资租船,组建航运公司,入股一家大型船厂,培养造船的技工,并且将民国在船舶设计的一些留美生塞进去当设计师,都耗费了集团大量的资金。甚至交换了医药厂的一些股份。对于姜立的坚持,冯庸有些不太理解,不过出于一惯以来对于姜立的信任,冯庸仍然照着做了。毕竟姜立所站在的位置不同,直到现在,冯庸对于姜立的眼光,也是相当叹服的。

    西北下订单也是有过思虑的,轰炸机的发动机订单下到了美国这边。飞龙式战机发动机的订单下给了罗罗发动机公司。

    姜立也并不担心技术泄露之类的事,事实上罗罗发动机公司的水平比起西北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历史上二战盟军的几种主力战机身后都有着罗罗公司的影子。再说好的战斗机一定要有好的发动机,但有了好的发动机,却不一定能造出好的战机。英国的喷火也并不比西北更弱,所以哪怕知悉了西北的飞龙发动机,对于西北,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再说这批发动机订单还是通过冯庸那边的集团下的。

    虽然这次从美国采买了大量的工业机床,各种制造设备数万台,但消化掉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想要陡然将西北的军工产能便拔高到完全跟日军抗衡的地步并不现实。而且在姜立眼里,单纯的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都投在军事上,对于西北本身的发展是不太好的。西北现在已经有了大型的铁矿,还有足够的石油矿藏。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加大钢铁还有石油的开采力度。加大西北机械制造业的规模。

    但这些离不开庞大的基础建设,还有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若是将有限的力量全部都投在军工产业,对于西北其他领域,是极为不利的。毕竟西北手头上拥有的资金和力量,只能做那么多事,军工上分去太多,其他领域自然也就摊薄了。

    因此在非战争期间,利用一下列强在这方面的制造能力,也就顺理成章了。西北工业,现在缺的是规模,等到底子再厚一些,才能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苏联对西北开始警惕的同时,姜立也在为后面可能出现的变局在做准备。况且现在西北的飞机产量最大的制约便是在发动机上,若是能拿到这些订单上的发动机数,哪怕只有一半,也足以相当程度改变现在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