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二十三章 烈火 (一)

相提并论的。

    从开战到现在,日本陆航战前装备的战斗机基本上都被击落。现在使用的都是新式的零战以及刚刚推出的零战改。战机的性能更加优异和完善了,但是飞行员的能力却在急速下降。大批理工学科的大学生在集中训练几个月之后就被匆匆忙忙的推向了战场,许多人都没有从自己的第一次空战之中活下来。

    张诚设计的陆航专用版本战隼式战斗机最大的优点有两个。一个是防御坚固,可以极大的提高飞行员的生存能力。而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拥有着超远的航程。

    与对航程要求不高的海航战隼不同。陆航装备的战隼扩大了油箱,优化了内部结构。在加装了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为战略轰炸机部队一路护航到东京上空。这种情况下,双方之间的激烈空战几乎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

    日本陆航在持续的残酷空战之中越打越弱,他们甚至于放下了成见。主动要求海航的大力支援。

    只不过山本五十六坚决不允许调用航母飞行员去保护日本本土,将大批精锐飞行员消耗在激烈的空战之中。

    同时海航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对外开拓作战之中。大规模的回收就意味这要全盘放弃之前的战果和既定的作战计划。这是任何人都不会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美国人匆忙派出了自己的战机群前来保护日本的天空,同时加大了对日本的物资援助力度以及运输舰队的护航力量,日本人很有可能在年底的时候就彻底失去战争潜力。

    绝大部分的原材料日本都无法自产,大明的战略轰炸和潜艇封锁会使得日本人失去原材料和工厂。那样的话,他们就只能拿着手工打造的武士刀与大明作战了。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日本海军的作战思维。因为国小力弱。所以对日本人来说每一艘战舰都异常宝贵。他们不愿意将宝贵的战斗力浪费在那些对战局无用的运输船上面。

    日本海军没有派遣袭击舰去攻击大明的运输线,也没有把手里的潜水艇派出去攻击民船。他们执着的将目标定在攻击军舰上面。日本海军的想法很简单,不能浪费战斗力。

    这种不去威胁敌军运输线的做法看起来让人很难理解。可是日本海军也有着自己的苦衷。他们不是看不出来战略封锁的意义。就算是战前看不出来,可是此时此刻自己的海运线路被大明潜艇部队攻击总能看清楚了吧?

    日本人的无奈在于他们非常了解大明的实力。毕竟大家这么近。工业生产能力恐怖的大明每天都会有船只下水。这些采用了分段流水线工艺生产的船只就像是生产汽车一样被一批批的生产出来。而日本海军需要多少艘潜水艇和袭击舰才能将击沉能力提升到超越大明建造能力的地步?如果日本海军真的有这种实力的话这场战争也打不起来。

    而一旦在攻击运输船的时候造成军舰损失,那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以他们的舰船生产能力来说,损失一艘最普通的驱逐舰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补充上。而大明却几乎是一天就能够下水一艘护航驱逐舰。

    生产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原材料供给方面的绝对劣势。还有力度每天都在不断加强的战略轰炸直接迫使一直都在苦苦等待美国人大举出动的日本人不得不自己赤膊上阵。

    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日本人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岛,打开了南下澳洲大陆的大门。而随后日本军部就因为下一步的作战方向爆发了激烈争吵。

    按照日本军部的原定计划,南下澳洲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才是他们的首选目标。日本海军的突袭也是为了清除南下时候遇上的阻碍。却没有想到因为表现的太好,取得的战果远远超出了想象范围。在极大的鼓舞了国民士气和提升了日本在各国眼中地位的同时,也让各方都大幅度提高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