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2章、为生存而战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是实话。

    也许我们只是无数的幸存者队伍当中毫不起眼的一支,但现在得到了战区司令部的支持,我们所要做的事,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这种支持对军方来说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我本来还在纠结去旅游专科学校救人的行动还有没有必要,但格蕾莎告诉我那里确实还有幸存者,不知道他们是靠什么坚持到现在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但确实还是有的。而且李抒铭放飞了一架微型无人机,把从香柏山庄到旅游专科学校沿途以及学校附近的状况大致的过了一道。

    坦率的说,看到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我觉得这次的行动很不乐观,丧尸太多了。雨山区在全市十个主城区里面算是人口最少的一个城区,但近几年发展迅速,整个雨山区的常住加上流动人口加上外来游客,轻轻松松的就能上百万。他们当然并不是都集中在雨山区市区,但就算打个对折,这个人口基数也大到我们不能直视。

    而军方的大规模行动,不管是救援也好,隔离也好,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推进到雨山区来,所以整个雨山区的街面上,从无人机传回来的视频可以看到,布满了丧尸。这些丧尸的分布没有什么规则,到处都有,以游荡为主。这并不是个好现象,因为在丧尸没有目标的游荡的地方,往往也意味着没有人类幸存者的存在。

    这恐怕也在所难免,灾难爆发已经快两个月了,即使最开始有幸存者躲在家里面,或者躲在城市里面某个地方,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即使没有被丧尸吃掉,也早已经饿死渴死了。

    我们曾经那么向往城市,乡村的人向往城镇,城镇的人向往小城市,小城市的人向往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向往大都市,大都市可以说就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最高成就。

    那里繁华、富裕、现代、时尚,那里有车水马龙,那里有高楼大厦,那里的夜晚从不黑暗,那里汇聚着人类发展至今最集中的财富和技术。对城市的向往尤其以年轻一代为甚,每年,都有许多大学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而挤破脑袋,大家都觉得只有留在大城市发展才算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哪怕是留在大城市里做最低层的打工者,住在鸽子笼一样的廉租公寓里,做着有一天出人头地的梦也不愿意回到乡村去。

    然而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让我意识到,当灾难来临时,大城市其实就是一块死地。即使你躲得过最开始的病毒感染和丧尸的攻击,很快也会失去生存下去的条件,那些装修华丽的公寓里长不出粮食,而一旦没有电没有水,你从墙壁里也凿不出泉水来。

    过去人们热衷于野外生存的挑战,殊不知,在城市里生存才是最艰难的。我这里说的生存不是过去在城市里找工作养家的那个生存,而是把城市等同于自然去生存的意思。

    当无人机飞到旅游专科学校上方的时候,我们看到那个学校周围聚集着许多丧尸。这就是一个信号,里面还有幸存者的信号。旅游专科学校是一个面积不大的私立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雨山区市区的边缘,有一道高墙将学校封闭起来,进出的门只有前后两道。

    现在丧尸已经把整个校园都围住了,但以正门那条街上为数最多,几乎已经堵满了一整条街,后门外面也有不少,这说明灾难爆发的一开始,校门就被人从里面堵住了,这很可能是里面的幸存者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关键。学校内部现在看不到丧尸的活动,但无人机传回的图片里还能看到不少尸骸,那应该是幸存者杀掉的丧尸,因为外面的丧尸进不去,里面数量不多的丧尸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逐渐被消灭掉,这一点幸存者应该可以做到。

    “我们要救人的话,就只能从这里入手了。”林卓然暂停了投影仪,将静止的图片放大,指着上面围墙北段的一个位置说:“这段墙后面是一片荒地,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