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章、反攻序曲

操虽然四路出兵,因为实力、兵数的限制,也因为山川、地形的影响,不可能全都是浩浩荡荡一路平推,肯定有主有次,有实有虚----当然啦,兵法虚实相辅、奇正相生,具体运用时还可能转换。同理,袁绍初逢大败,无论兵力还是士气,全都难以支撑四路抵挡,或者另外开辟新的战线,袁军同样会有实有虚,有稳步后撤,有原地固守,甚至某一路还有可能硬打对攻。

    根据司马懿的分析,哪怕沮授再智计无双,河南地也终究是守不住的,他肯定会撤回黄河北岸,然后利用大河天险来阻扼曹军主力。至于东路,袁谭那就是个渣,即便有能力独扛臧霸、徐晃,东中郎将程昱还可能突出其后,曹操在黄河岸边受阻后,也大可转向东方。故而,袁军在东线最佳的应对方法,就是稳步后撤,让出半个青州来,以逐渐消耗曹军的冲击力,最终使战线在济水一线稳固下来。

    袁家将会丢掉大半个青州,这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那么既然东线丧地,西线就必须找补回来。况且曹仁要是真的封堵了滏口陉,对袁家的损害实在太大,而且曹操在酸枣,西援曹仁也比东援臧霸要来得近便。所以袁绍一定会调动主力,在河内北境跟曹仁来一场大战,位置很可能是----

    司马懿伸手指向河内郡最东北方的林虑、荡阴二县之间。

    林虑县西有太行山,东有黑山----也就是黑山贼的起家之地----东西相距不到百里,实乃不可不争的要地。曹家要是把这条道儿给打通了,别说北上封堵滏口陉了,往东北方稍微拐一点儿,用不了一天便可逼到邺城城下,直取袁绍的老窝。倘若曹仁被袁绍给堵回来了,那不用说,西线保持原状,中线收复失地,东线略有所得,大面上还是曹家占优,而且还让袁家的败兵休息不了。怕就怕……

    “若曹公强取此道,则胜负难知矣。”

    要是曹操在收复了酸枣等城以后,不东去增援臧霸而西来增援曹仁(根据路途远近,那是很有可能的),则袁绍必然云集大军于此,甚至可能冒着放弃并州的危险,把太原军和上党军也拉过去,就此形成新的大决战的态势。

    是勋手扶着地图,仔细瞧了半天,咦,官渡之战要变成林虑之战了吗?

    原本的历史上,官渡之战之所以那么有名,一是因为曹操以弱胜强,二是因为基本上打垮了袁军的主力,使小大之势彻底颠倒。然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并非以弱胜强,加上袁绍本来在官渡投入的兵力就没有原本为多,故而损失并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战役的重要性降得很低。反倒是此后的事态若按司马懿的判断进行,林虑附近的战斗,才是真正的袁曹决战。

    “恨吾不能将兵也!”是勋不禁拍案大悔。

    袁、曹两军在林虑对峙,曹军并无胜算----因为己方的运补线拉得很长,袁绍却将近于内线作战----然而袁绍一旦放空上党和太原,河东军便可趁机接收,甚至把整个并州全都收入掌握之中。要是在收取并州之前,曹操先吃了败仗,那没啥可说的;要是先收了并州,曹操大不了从林虑撤退吧,但从此袁家的青、并两翼全都让曹家给捏着了,袁绍还蹦跶得起来吗?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吧。

    果然是摇撼天下的大战,只可惜……没是勋什么事儿了。是勋不禁想到,曹仁不可能直接遥控河东军作战,那么收取并州这种大功,难道最终要落在夏侯兰手中不成?将来的《诸夏侯曹传》当中,是不是还能有夏侯兰一席之地啊?

    不成,思路跑太远了,得赶紧给拉回来。是勋环视众人:“如此,吾等当如何做?”张既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得做好河东军大举出征并州的准备,预先将粮草押解北上,交到贾衢的手中,到时候再由贾衢继续北运。郭淮则说,应当预先联络并州大姓,为将来夺取并州扫清道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