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七章、漫天箭雨

所以这回把所有三十具“一窝蜂”都搬了出来,躲在轒辒后朝着袁兵狂射,箭一出匣,诸葛亮就觉出不对来了----

    “远者能射几二百步!早知如此,便该提前发出才是呀!”

    反正自己要是守不住,什么抛石车呀、火箭啊,全都会被袁军或者破坏,或者掳走,既然如此,干脆都先用了吧。不用管什么成本问题、时机问题了,能够消耗得越多,己方就越不吃亏。

    “一窝蜂”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即造大木匣,内中分格,每格置一火箭,药捻在匣后总合为一,则一点火,可数十矢齐发,威力、震慑力都实足惊人----当然啦,要是考虑准确性问题,这东西其实也就是一漂亮的大烟花而已。后世有老外加以复原,并且做过试验,一具明朝“一窝蜂”,瞄准二百米外的一横排人体模型射击,结果最终杀伤数为----零!

    但这是就基本有效射程来做试验的,而且目标只有一横排,而非多列方阵----倘是多列方阵,火箭射不中前面的人,未见得就射不中后面的人,因为这些老式火箭基本上全都不是走的直线,甚至也不是弧线,而经常曲里拐弯,甚至空中打转。如今诸葛亮因为不熟悉火箭的射程,把袁兵放近到三十步时才始点火发射,再加上袁军虽然阵列散乱,却也不是一横排,而是分散于从三十步到二百步的不同距离、位置上。所以这三十具“一窝蜂”,每具二十五箭,先后六百多箭破空而发,当即便有数十名袁兵中箭栽倒----最近的是第一排,最远的还在近两百步以外。

    尤其这年月的兵卒见识本少,又多迷信思想。对于从来没有见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事物。会本能地心生恐惧。抛石车他们知道,火药球嘛,也就是曹操官渡时候用过的火药罐的翻版,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然而火箭……此前只有南匈奴左谷蠡王部和郭缊所属雁门兵见识过一回,而且逃回去之后还都吓破了胆,光会嚷嚷“妖法”、“火蛇”了,邺城的袁兵对此是两眼一抹黑啊。故此“一窝蜂”所产生的主要效果,并非杀伤力。而是震慑力。

    尤其这东西太可怕啦,完全没有正常轨迹嘛,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到处乱蹿,防不胜防。原本就队列散乱的袁兵这回就更乱啦,有些以盾牌遮面的没瞧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儿,还在闷着头往前冲,更多瞧见了的,则发一声喊。四下乱蹿。于是互相冲撞、牵绊、拉扯,攻势就此基本停顿。

    这时候审荣还被阻隔在火药球燃起的大火之后。沮鹄已经策马到了前线,见状既惊又怒----惊的是曹军这是玩的什么?难道是妖法不成吗?怒的是如今前冲或许尚有胜算,后退则必溃无疑,你们这是慌的什么?难道以为往旁边儿跑,往城内退,妖法就伤不到你们了吗?你不见这些妖法发出的火蛇四外乱蹿,覆盖面极广,根本就躲不过去吗?

    急忙挥舞手中马槊,连声斥喝,鼓舞士卒奋勇向前,胆敢后退者,必斩不赦!

    只可惜沮鹄年纪太轻,威信不著,他的斥喝实在缺乏效果,而且诸葛亮随即就重新聚拢礮手,继续朝城壕方向投射火药球,以阻隔后方的袁兵,并且继续装填“一窝蜂”,又是第二轮火箭发出。箭矢乱蹿之际,沮鹄坐骑受惊,朝向侧面便直蹿下去,主将既走,袁兵更乱,绝大多数掉头就跑,只有十多人冲到了轒辒之前----可能还是慌不择路所致----被轒辒中的长矛手捅得满身筛子。

    城壕方向,审荣已经冲过了火场,聚拢起数百兵马来,他不敢再正面冲击轒辒阵,兜个圈子,尝试从斜向杀向抛石车。然而抛石车没那么快转向,就算转向了不预先计算抛物轨迹,也休想打得中人,“一窝蜂”可不同,只需要一人怀抱,一人点火即可。诸葛亮小旗一挥,半数的“一窝蜂”朝向审荣冲来的方向便陆续发出。袁军大惊,挟裹着审荣落荒而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