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一章、江陵城下

箭,不可使敌军靠近。若是别的日子,曹操这番应对颇为得法,也肯定有效,最多西营被焚,受不到太大的损伤。问题此刻南风大起,南军因风射箭,可以及远,四面营垒,就此亦陆续燃起了火头。

    只见风助火势,蓬勃而起,烟焰障天。曹兵大多还在睡眠之中,仓促被召唤起来防御,才刚穿戴好铠甲,拿上武器,自家的营帐就给点着了,又要忙着救火,又被哨官喝令去栅前放箭,或者整列准备反击,当即乱成了一团。仓惶之间,这火就扑不大灭,逐渐延烧,曹兵狼奔豕突,哭爹叫娘,喧嚣声把传令的呼喝都给淹没了。

    曹操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诸将推开鹿砦,冲杀出去驱散南军。此举正中周瑜下怀----曹军是仓促应战,阵列不整,南军则有备而来,占据上风,各挺长矛,人人奋勇,甫一接触,曹军立刻落在了下风。恶战将近一个时辰,曹操见到四面火头越来越大,心知大势已去,只得下令弃营后撤。

    可是北军终究数量庞大,曹操完全可以顶住呼呼上蹿的伤亡数字,勒束各部陆续后退,退至营后再重整队列,然后顶上去换下败散之兵。就这么着交替而走,大约又过一个时辰,终于逐渐止住了败颓之势。

    周瑜一见胜负之势将易,一面暗赞曹操确会用兵,一面急忙下令后撤,缓缓退回江陵城中和停泊在长江上的舟船之内,曹军也不敢远追,赶紧回身来扑灭火头,抢救物资。

    一直忙活到天亮,曹操计点伤损----好惨啊,被南军杀死或者烧死的士兵足有两千多人,伤者数倍,高迁以下偏裨将校竟有十一人没于阵中。

    照理说十五万大军,死个几千人算不了什么----倘若不计伤亡地猛攻江陵城防,有个一两天,也肯定凑够这点儿数了----问题营垒多被破坏,辎重焚毁无数,士气因而受到极大的挫伤。再要逼城下营,没个三五天恐怕立不起来,要重振士气,再攻打江陵,又得十天半个月的准备----真熬到那时候,估计粮草就跟不上啦。

    你合着不能等粮食都吃光了再临时后撤吧。

    干脆,曹操江陵城下也不呆了,退返当阳县城,再谋后举。

    这仗跟原本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很象,但结果不尽相同。其实赤壁之战曹军折损数量同样不算很大,真正烧死和被杀的也就几千人而已,关键曹操后来经华容而遁,那地方正在云梦泽的北端,密布沼泽,史书上说了:“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为什么这么仓惶呢,就是因为败兵收束不住,被孙刘联军咬着尾巴猛追,不敢不逃啊。

    而且估计北军还则罢了,荆州降兵即便侥幸逃生,那也收拢不起来,肯定都各回各家去啦,曹操这才只得被迫退回中原,光留下曹仁守备江陵。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没有华容道的败逃,曹操的处境相对要良好得多,即便撤退也肯定从容得多。只是,咱要不要就此退兵呢?

    刘放计点清楚残存物资,建议曹操还是退兵吧----“若待粮尽而退,必为周瑜所趁。”顶多也就再支撑大半个月,您真有把握靠这点儿时间就能攻得下江陵城吗?对于没有胜算的仗,不打也罢。

    贾诩却说:“江陵必不可下也,然若遽退,则襄阳亦不可久守……”那咱们这趟不几乎是白来了吗?尤其,“今江陵军尽入周瑜、刘磐之手,则荆扬合纵势成,恐日后益难图也。”瞧上去那俩货还挺合作无间的,就此长江中下游联为一体,一旦退兵,短时间内咱们恐怕再也杀不动啦。

    曹操一拍桌案:“岂容周瑜小辈猖獗?吾当往攻西陵也!”

    这江陵我暂且不要了,可是为了保障襄阳,我必得把西陵给攻下来。如今我兵马尚存,只是士气低点儿----不要紧,竟陵不还有曹仁完好的四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