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五章、谣言之力

你才夸我“可付大事”,完了还是不肯告诉我真实想法……难不成兄长你真的起了反心吗?!

    于是大军暂退,折返绵竹。是勋一进城,就匆匆前往探视沮授,并且摒退众人,与沮子辅恳谈良久,完了满面喜色地出来,分派众将督运粮秣、训练士卒不提。

    且说大军在绵竹及其周边地区一直停留了小半个月,正如是勋所言,从汉中源源不断运来粮秣,已足够三月所需----可是也就这么多了,往后的运粮速度将逐渐放缓,直到把汉中的粮仓全部掏空为止。突然这一日,是勋再度召集众将,一声令下:“吾意刘封不日即亡,乃可进取雒城、成都去也!”

    众将面面相觑,心说这又是什么神转折了?

    事情还需要从头说起。

    且说当日刘封兵退葭萌关的时候,魏军欲追,曹真就指出来,若然蜀人仍相龃龉,那咱们可以逐一击破,顺利攻克雒城、成都,就怕他们面临大敌却联起手来,以后的事情就不那么好办啦。马谡当即献策,说:“谡有拙计,可使吴、李必不肯纳刘封也!”

    曹真如今完全瞧不起马幼常,觉得这就一嘴皮子利索的家伙,实则书生之见,百无一用,也不知道为啥大都督还那么看重他----难道是同为纵横之士的缘故,所以才惺惺相惜?果然是勋当即拍案大笑,首肯了马谡之谋:“幼常所言甚妙,即可遵行。”

    那么马谡献了什么计呢?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宽放此前俘虏的数千蜀卒,并在其间散布谣言,趁着他们往南方奔蹿的机会,遂使谣言广为散布到成都内外。谣言说刘封深恨吴、李等人,因此放出狠话:“孤但退魏兵,即先入成都,屠尽从逆者,至吴子远、李正方辈,必磔之以泄孤恨也!”

    这些被放走的蜀卒,大多数都安家在成都附近,所以并没有逃归刘封阵营,而是纷纷抄小道,一路狼狈奔蹿,折返了成都,谣言传到吴、李耳中的速度,比刘封退至雒城的速度还要快得多。吴懿当场就惊了,急问李严:“是吾与刘封之仇,今无可禳避也,彼必欲族我等,奈何?”

    李严说这事儿我早就料到啦,要么刘封死,要么咱俩死,终究难以共戴高天,并立此壤----黄公衡还诈称若肯拥戴刘封继位,使其得入成都,前事皆可不论呢,我从来就没有信过他的话。或许因为情势所迫,刘封会暂时羁縻、安抚我等,可是只要等他站稳了脚跟,必取你我项上首级啊!

    所以于今之计,只有尽快设谋除掉刘封,并吞他的部众,然后上下一心,严守雒城、成都,则无论国家还是你我身家性命,才能有保全的可能性。

    吴懿问:“计将安出?”李严就说了,我从前就有所布置,在中原地区广为散布相关是宏辅的谣言,计点时日,也该起到一定效果啦,即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动摇其心,若能使他叛魏自立那是最好,即便不能,也希望能让他暂且后退,延缓攻势,所谓“养寇自重”是也。只待魏军一退,不必要太远,退至绵竹即可,则刘封当面之敌势稍缓,必然想要转过头来对付我等。而咱们就利用这个机会,假装被迫示弱,放其归入成都,然后设圈套取其性命……

    于是即遣秦宓来说是勋。秦子敕进了魏营,一番侃侃而谈,被是勋全当马耳东风,但是秦宓并不气馁,请是勋摒退众人,说有密事相告。是勋也挺好奇他还有什么说辞----这大概也是职业病了----便即应允。

    他当然也考虑到了,莫非秦子敕欲单独相对,想要谋刺我乎?可是瞧瞧面前这老头儿也五十多了,消瘦清癯,仿如风中之烛,入帐之前搜过身,又没带什么兵器----我好歹也练过几天武啊,腰间还有佩剑,有何可惧?

    倘若换了一个不知名的蜀使,或许是勋还不敢如此托大,但秦子敕嘛,他也是久闻其名了,就史书所载,主要功劳就是出使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