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4章 昌化县


    “什么?这么急?不是被这个吴老头吓跑的吧?”众人都有些诧异。

    “那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据地,从现在起到离满清大举下江南最多不过四十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还有多少时间?我能不着急吗?”

    朱明点头表示支持张振华:“好,我们就别在这里磨蹭了,立即去昌化吧!”

    刘德化也知道事情的急迫,但有些事情必须要完成的:“我们还要在这里采购一些衣物、种籽、日常生活用的坛坛罐罐,老田不知去哪里溜达去了,还没回来,你们先坐快船去昌化,我今晚率大队跟上吧!”

    “好的,就这样分头行动吧!”

    这昌化与后世工业时代将县治立在工业重镇石碌镇不同,现在的县治是在滨海,面临着浩荡大海,与港口几乎是咫尺的距离。

    由琼崖府城到昌化县城的水路大约四百里的路程,顺风顺水的情况下,乘坐帆船前往,一般情况下,得一昼夜时间才能抵达。

    张振华和朱明率百余名军校生乘坐聂沧浪驾驶的快船金速号,下午时分出发,第二日上午便抵达昌化县城。

    根据这两天在琼崖府城听说昌化县有多股盗匪活动的传闻,等船只靠近码头时,为了谨慎起见,朱明要军校生们全部换上家丁样式的便装,身上藏着短刃,把火铳、长兵器包括两门弗朗机炮用麻袋装起来,当作货物抬下船。

    终于到目的地了,张振华没心情和朱明去磨蹭这些事情,而是找来带路的人,直奔县衙。

    “这就是县衙?”抬头看到面前一座院落,问带路的人。

    得到肯定回答,张振华才仔细打量这座县衙,只见破败摇摇欲坠的围墙中长出很多棵小草,屋顶的瓦片东倒西歪。也许里面早就是透风漏雨了,衙门没有一点八字开的威风,门口连人影都没一个。一副油漆斑驳的木门半开半掩着,不知县衙是否有人。

    “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贾任是真实昌化县令的师爷,张振华这个冒牌货也许有点心虚,特地带着贾师爷前来,他快步走上前大声呼喝。

    一个衙差打扮的人睡眼惺忪,连衣服扣子都没扣好,懒洋洋地走出来。见有人来了,才站直身怒喝问来县衙干什么。

    “我家老爷是昌化县新任县令,现在前来赴任。你还不过来行礼?”

    令贾任有点不悦的是,那个衙差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对新县官大人的恭敬,而是似乎以质疑的态度跑开了:“新任县官大人?快,去找主簿大人前来……”

    贾任正要发作。却被张振华止住了:“衙差不识字。不能识别身份不奇怪,主簿典吏才能鉴别公文。不要责备求全过甚了!”

    听说新任县官来了,不一会儿,原来冷冷清清的县衙立即人多了起来,主簿、典吏、书吏纷纷跑出来,拿着贾任递过来的朝廷任命公文和告身文书,看了又看,看向张振华的目光甚是诧异。过了好一阵,主簿确认文书没错。才带头向张振华行礼参见。

    张振华也没过多责怪这些人的怠慢,请他们都坐下,询问县里的情况。

    那几个小吏,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是看到主簿眼睛一眨,仿佛同意某件事情,便有典吏站起来向张振华拱手施礼道:“在下昌化典吏黄泰,本人和县衙里的衙差捕快,已十七个月没领过一个铜板的薪俸钱粮了,大家早就是靠吃野草树叶度日了!”

    张振华大惊,想不到此地糜烂如此严重:“什么?那县里收的赋税钱粮都到哪里去了呢?”

    听张振华这样问,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仿佛他们的苦水如同昌化江般滔滔。

    “县里钱粮都收不上来!”

    “最近几年不是大旱就是大涝,百姓的田里长得都是草,今年又是大旱,恐怕连树叶都没得吃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