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个学派的萌生

。如果罗彦所说能够通过他们的考验,杨说的心意,他们自然便会认同。但相反,那就不好意思了。

    到时候听听也就罢了,却也不会过多为其捧场。

    “后学仕宦十载,官学和地方都有涉猎。其中就发现了一个怪象。士林之中,有不少人将先贤之言奉为圭臬,以至于涉及俗务,悉数照此而行。以至于为官者迂腐,为民者刻板,闹出了不少笑话。以是此次讲学,我便要说一个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少人对于这个新的名次感到不解,不禁追问。

    “不错,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所有人都去做了那空谈的读书客,谁来救济天下的生黎。先圣与乱世东奔西走,为的不正是这件事情么?”

    儒家是入世的学说,空谈自然是入世最大的敌人。他们这些老儒有不少都是经过仕宦的人。虽然也有一直在野的,可也少不了向皇帝上疏。

    种种言行,都是与这个知行合一符合的。

    自然,就不会有人反对。反倒是因为罗彦短短几句话,让几人好生激动。

    “说的好。早些年就听闻士林有个狂生,说读书若不能救济黎庶,还不如去做那庄稼汉。想来那个狂生便是你了。罗彦,别处我不知道,在江南你说的那种读书人委实多了一些。好好讲,让那些个自娱自乐的后生们听听,什么才是担当。”

    这话可不是杨说说的,而是那位江宁怪客。

    当然了,其他人虽然没有开口,不住的点头却也告诉罗彦,这件事情,他们同意了。

    杨说老先生尤为高兴。罗彦虽然是陆德明的弟子,但是这回苏州讲学却是他促成的。这样顺利通过江南最顶尖的一批大儒的考验,那么罗彦在江南士林的地位,算是彻底稳固了。

    算上长安,罗彦已经算是正式迈出了那一步。

    一时间阁楼上的人聊天的气氛越发和谐了。

    转眼间讲学的日子便到了。

    一大早便陪着这些大儒们走到小山顶上,看着上边约摸十数亩的平缓地势,罗彦乐了。此时山顶早已坐满了士子,估算一下,少说也是上千人。

    这样的场面不可谓不宏大。

    就要入场的时候,一干老儒忽然站稳了身形,将罗彦往前边一送:“既然你是主讲,便由你来带我等入场吧。”

    这份礼遇,委实让罗彦大吃一惊。

    一干老先生说的是带,而不是等。显然,是要将罗彦奉为主角,他们全都甘愿做那个陪衬。

    但是罗彦也知道,此行事关自己迈出关键的那一步,既然这些老儒们都同意了,那么自己就必须去做好。

    朝着杨说等人一拜,罗彦转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阔步往人群中心走去。那里早已备好了胡床,只等他们坐上去,这次讲学便正式开始了。

    “儒有三伦:大德无格,大化无界,是为上伦,上伦如日。”

    此言一处,原本还有些喧闹的人群顿时寂静下来。这是要给儒家定格调啊。这一个上伦,只怕只有传说中的圣人才可以做到吧。

    “无遇不征,无方不利,是为次伦,次伦如月。”

    这个倒是大家可以接受,方才跟在罗彦身后的这些个老儒,在大唐境内便有这般的厉害。所以现在也就不会有人说罗彦在空口说白话了。

    “己独昭昭,人皆昏昏,其伦为下,下伦如星。亦有非伦,非伦如萤,萤不可乱星,不必为辩。”

    这回可是说到这些人了。虽然不明就里,但看到罗彦说这句话的时候对着所有人,而不是像方才那般朝着身后的大儒们点头示意,便知道其中意味了。

    这种场合自然有人想要出演反驳,但是罗彦接下来的话便彻底堵住了他们的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