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章 朝堂(下)

    洛阳的魏军和蜀军已经对峙数月之久。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任何一方采取守势另一方都难以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司马昭倒是没有什么可觉得焦急的哪怕是新野丢了也没见司马昭有什么过激的情绪。这么多年来魏国经历的太多了司马昭经历的也是太多了钟会的叛变之后司马昭变得更加敏感也变得更加深沉就算常年跟随司马昭的裴秀和张华等人也很难再揣摩出司马昭的心思。

    东南方向战事频频唐彬这种事情实在是添乱子。司马昭嘴里不说可脾气明显要暴躁许多。私下里裴秀和张华皆认为留守许昌的司马炎在这件事做的实在是欠考虑。全国各条战线都在吃紧这个时候宁少一事不多一事。司马昭把魏国三分之一的兵力交给了王基这种信任在钟会反叛后的魏国是弥足珍贵的。司马炎就算是不相信王基也应该相信自己父亲的判断力。

    司马昭与王基相识四五十年还会看错么?这是司马炎不懂司马昭啊……

    钟会叛变之后司马昭竭尽心力去补救这个残局日夜操劳之下竟是眇了一目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最初不过是左眼附近长了一个大包久治不愈的状况竟然危机了司马昭的视力最终使这个老者只剩下一只眼睛。

    得到司马炎的报告之后司马昭一夜未睡裴秀和张华在屋外等候了一晚只听到阵阵叹息。相交四五十年如今搞出这种事情司马昭不知道还好或是过一段时间知道也好偏偏是眼下各方吃紧的状况下得到这种消息让司马昭很难静下心来考虑事情的真伪。

    人的精力有限何况司马昭这个垂暮老者?

    国家政治势力军事力量后勤部署生产规划事事都要司马昭过目操心对于一个老者来言这负担实在是重了些。这若是和平年达或是三分鼎立的年代司马昭足以应付一切突发事件。但若是一个乱世一个危机重重战事不断的时代譬如眼下这绝不是司马昭可以掌控的至少难以像天下三分时候一般的掌控自如。

    这固然有体力和精力的限制同时也是智力不及的原因私下里张华和裴秀嘴中不说可心中不断的用司马昭比较司马懿得出这个结论只不过是智者见智罢了。一个时代的英雄或是一个时期的英雄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都大不相同没有办法做横向的比较。但是司马昭从三分天下到了双雄逐鹿的环境转变其能力没有变化可为什么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是环境变化而人本身智力不足以应付环境的原因啊。

    若是司马懿处于这个时代能否有所不同?答案是未知。

    只有曹操这种从乱世走出统一中原的人物才有这般能力司马氏从曹氏手中摄取大权培养心腹班底可说到底这是在一个封闭的国家和集团中而非一个开放性的大时代。地位或许相同高度也许一样但谁都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难度。

    而今一切都看司马昭的可司马昭真的可靠么?这不仅仅是裴秀和张华的考虑更是中原世家们拭目以待的事情。司马昭早就显露出力不从心的态势被构陷杀害的那些忠臣中至少有一半人是司马昭有意为之。杀了那些人可以震慑其他人杀了那些人可以让自己的权利稳定能答道这两个目的司马昭不惜有意的听从那些奸佞去做一些自己心中早已认定的事情。是奸佞左右了司马昭还是司马昭利用了这些小人?

    分不清楚也没有办法分清楚这是利益的角逐而非忠奸的对决。

    事情到了洛阳已经不再是东南能否安定的问题而是整个魏国能否安定的问题了。潘岳王恺为代表的一帮大臣认为王基忠心耿耿绝无问题可傅袛知情不报有意隐瞒身为世子身旁的智囊却是这般的没用显然这不是一个合格的人选。心怀二意志虑不忠这是傅袛的罪名。

    傅袛是玄学一流的重要人物之一潘岳纠集了王恺等王学和经学一帮大臣不断的抨击让朝中玄学一派的大臣都难以心安纷纷走出来支持傅袛无罪。可若傅袛无罪这含糊其辞的书与那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