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章平地一声惊雷起(下)

何曾说过要从国库中调银,阎尚书怕是误听了罢,诚然,漕运花费巨大,然,事关社稷安危,不可不鼎力为之,若是以十年而徐徐为之,自不虞国库不敷所用,惜乎远水难解近渴,今关中缺粮数以百万石计,若不早更易之,恐饥荒起矣,四年而为,虽有艰难,却可解燃眉之急,小王不敢因其难而畏缩,自当筹谋以尽其功!”

    “下官愿闻其详。”李贤尽自说得慷慨激昂,可惜阎立本却压根儿就没啥反应,待得李贤话音一落,便即出言追问了一句,摆明了就是不相信李贤能凭空变出钱来。

    “父皇,孩儿有数策可不动国库而聚治漕运之所需,恳请父皇明断。”被阎立本纠缠到了此时,李贤总算是猛醒了过来----阎立本就是个来找茬的家伙,跟他再多废话亦是白费唇舌,与其跟其斗气,倒不如直接找高宗做主为佳,这便连看都不再看阎立本一眼,一旋身,对着高宗便是一躬,。高声禀报道。

    “哦?贤儿有何妙策,且说来与朕听听。”高宗显然很乐意看到李贤与太子一系的官员打嘴仗,正自听得乐呵之际,猛不丁听李贤言及有敛财妙策,立马来了兴致,笑眯眯地虚抬了下手,兴致盎然地问了一句道。

    “父皇明鉴,如今不只是关中屡屡缺粮,便是整个西、北亦然,即便如此,各处酿酒之风却日趋兴盛,所费粮食无算不说,因酗酒而误事者实众矣,先帝在日,曾数次下诏禁酒,奈何酒利厚,私酿屡禁而不绝,事遂废焉,孩儿以为酒既难禁,不若以一机构统之,名曰:酒司,发酒牌以为产者凭证,无酒牌者即为私酿,当处以重罚,乃至抄家亦不为过,大可由各州专卖局定数发牌,每年一更,价高者得之,每年当可有百万贯之数以为河工之用,此为其一,其二,父皇月前曾下明诏,勒令工商者不可乘马,确是重农抑商之善策,只是如今商旅者实众,无车马实难贩货谋生,孩儿以为若能网开一面似乎更佳,大可以专卖局售车马牌,既可让商者有便行之力,又可令其为河工出力,何乐而不为哉,此皆儿臣之浅见耳,还望父皇详查。”李贤深吸了口气,滔滔不绝地便说上了,这一说之下,足足说了数分钟之久,直听得一众朝臣们全都大皱眉头不已,没等李贤将话说完,嘤嘤嗡嗡的私议声再一次响成了一片。

    酒司这么个专卖机构说起来一点其实不算创新,早就有盐铁专卖的先例在了----自春秋管仲推行“官山海”制度以来,绝大多数皇朝稳定时期里,盐铁都属于官府专营之商品,大唐亦是如此,司农寺下属之盐铁司便是主管全国盐铁专卖的常设机构,按理来说,即便是再多一个酒司也没啥了不得之事,左右不过就是导致市面上的酒贵上一些罢了,可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不为别的,只因这个时期绝大多数的酿酒场子都掌握在豪门世家的手中,远的不说,就以京师为例,最大的那些酿酒场子全都是京中世家的产业,满殿的朝臣们或多或少都跟酿酒场子有些瓜葛,真要是按李贤所说的去执行,各豪门世家的利益必将遭受重大的损失,很显然,李贤这么个章程一出,就有如平地里起了声惊雷一般,硬是将一众朝臣们全都给震得个七晕八素地,大家伙沸反盈天也就是毫不奇怪之事了的。

    “陛下,老臣以为璐王殿下此二策看似合理,其实大不然,其一,与民争利乃是朝堂大忌,其二,工商不可乘马为的便是重农抑商,若是花钱购了牌照便可乘马,岂不是变相敛财,陛下之原意荡然无存之余,还必遭世人诟病,实大谬也,断不可行之,望陛下明鉴!”李贤不想理会阎立本,可阎立本却没打算就此罢手,不待高宗表态,立马高声反对道。

    “陛下,阎尚书所言甚是,微臣附议。”

    “陛下,治漕运之本意乃是安社稷,若是以扰民为代价,则本末倒置矣,断不可行!”

    “陛下,微臣以为璐王殿下虽有为国之心,只是历练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