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一二五章 无畏的帝国

后,抬手拉扯一下整洁的衬衫衣领,总书记马林科夫深深吸了一口气,表情还带着一丝激动、眼神却恢复了一片湛然,他没再多说话,只是很平和的看向在座诸位,这些肩负重任、为联盟前途命运不懈努力的忠诚战友们。

    寂静,短暂的几秒钟寂静后,会议室里就爆发出一片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

    讲话过后,政府例行会议还在进行,早一刻告辞的马林科夫起身离席,在护卫、随从的簇拥下穿过长廊,坐上一辆外观平平无奇的黑色伏尔加轿车。

    午夜一点的莫斯科,薄云遮蔽的天空不见月光,坐在车子里穿过克里姆林宫的高大拱门,从灯火通明、这时候依然有一些游人徜徉的广阔红场经过,康斯坦丁*马林科夫双眼看向防弹玻璃外的大片砖砌地面,和位于红场西侧厚重宫墙之前、由黑色长石与红色花岗岩建造的革命导师陵墓。

    深冬时节,入夜的莫斯科寒冷非常,肃立在列宁墓正门前的两名哨兵身着厚实军装、一枝sks步枪拄立于地,人与枪都在寒风中一动不动。

    不经意间,克里姆林宫里钟声响起,两名换岗哨兵恰好在此时正步来到墓前,隔着车窗玻璃无言的看着这目睹了多少次的庄严换岗,康斯坦丁*马林科夫两眼一眨不眨,他心有所感的转头维持视线,直到车子完全驶离广场,才转回身来倚到后排靠背上舒了一口气。

    从列宁逝世到现在,这座陵墓,已经在红场矗立了七十二年啊。

    一位革命家的身后纪念,有着“苏联人民建筑师”光荣称号的阿*舒舍夫设计的这座纪念建筑,多少年来见证了庞大联盟的多少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的遗体还在其中长眠。

    一个人的功过是非,“盖棺论定”或许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然而这个世界上总有极少数人,他们所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整个世界”;坐在疾驰向前的伏尔加小轿车里,马林科夫却又想起了自己刚刚在会场上的一番演说,他知道,自己今夜是有些情绪激动,然而一想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豪迈理想,总书记就不禁又有些心潮澎湃。

    从一九一七年的寒冬,继而遭遇十七国联合干预,面对已经进入帝国主义、日益勾结起来扑灭任何革命火种的敌人,能够在经济落后、局势纷乱的东欧平原上打起第一面镰刀铁锤的旗帜,如此无畏的战斗精神,又如何不让人心下憧憬?

    一国面对资本主义治下的整个世界,尚且能够发展壮大,如今东西方的实力对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全力拼搏呢。

    战争的狰狞面目,哪怕再可怕上一百倍,也绝吓不倒无所畏惧的红色帝国!

    苍茫夜色,轿车一路疾驰,离开克里姆林宫往城郊驶去。

    和以往的很多个夜晚一样,与地球上尽人皆知、也愈加成为西方特务眼中钉的卢比扬卡大街11号相比,总书记还是选择在一处掩人耳目的地点会见老友;今天傍晚时分,随从就接到了委员会方面的联络讯息,拉夫连季*贝利亚同志告诉他有要事相商,然而一直公务缠身,马林科夫直到这时才有空前往。

    这一路上的旅途,从莫斯科市中心到郊外别墅区,时间还真不短,从豪情万丈的遐想中回过神来,总书记听到随从的一两句交谈,其中就涉及他在会议室里提到的远东战火,于是微微咳嗽一声加入讨论:

    “哦,我说两位,关于远东方向的战斗,我之前说过的那一些原因能不能理解?”

    “啊----总书记同志,您是说,”

    说话间转头看向康斯坦丁*马林科夫,对这位庞大联盟的最高领导人,精神十足的年轻人却一点都不紧张,“我们要打一场全面战争,而不是专门要找美国人一决高下,所以才会进攻日本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