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彩电狂潮

  如今也是大陆“倒爷”们开始兴起的时候,更是无数人积累了第一桶金的时代,电子分厂来了无数的“批发商人”,由于需求量实在是太大,根本是供不应求,批条子提前拿货的风气再次开始盛行。

    负责这个地区的内地官员们可说是最舒适的一群,这里的产值、税收、就业率等都是全国最高的。而且,深蓝电子厂很配合他们,只要批条子,肯定是能先拿到货的,其实,那都是钟楚青在玩,按她的说法:“反正都要给钱拿货的,卖个人情不是更好吗?”

    从1982年10月份第一台深蓝电视出厂,两个月之后的圣诞节前夕,安亦斐拿着报表的手都有些颤抖。

    虹姑好奇地挤在他身边看了起来,然后就捂住了嘴,心想:“这个阿青,实在是太黑了。成本二百多港币的玩意,居然在香港本地喊价800多,而大陆……,居然敢卖到差不多300元软妹币”

    (注:1982年,100港币兑换21.6元软妹币,也就是说深蓝电视在大陆实际价格超出一千港币)

    在奖金、加班费等福利的刺激下,深蓝电子厂的人们爆发了超乎寻常的热情,两个多月时间生产出了四十多万台彩电,却还是供不应求,引起了早在1979年就在深圳办厂地康佳彩电老板找到了安亦斐,请求合作。

    电子厂诸人视察了康佳厂的生产能力之后,就将小尺寸的彩电丢给了他们代加工,并授权他们使用自己发明的多项新技术,做起了雁过拔毛的生意。

    所以,安亦斐不得不对着手里的报表感到吃惊:“就算每台300港币成本好了,四十万台的三分之一是在香港和周边地区消耗掉的,再扣除税收之类,这两个月赚了五千多万港币”

    报表的背后还有钟楚青的汇报,“阿青真的很聪明,对吧?”,安亦斐搂住妻子,微笑着问了一句。

    钟楚虹翻了个白眼,“当然啊,从小就在你身边学会了腹黑”

    四十万台的三分之二销往了大陆,随着经济发展、通胀出现,软妹币的价值在不断下降,对港币的汇率也是一跌再跌。聪明的阿青除了那些带着现金的来的“批发商”们之外,其他的采用了以物交换的方式,而且只要如今在大陆显得“不值钱”的原材料之类的。

    然后,阿青自己当起了最大的“倒爷”,把这些原材料倒腾到了内地其他地方、或者是通过自己家的码头和船只卖去东亚和东南亚等地,赚取比原本高很多的差价。

    “这就是她赚了这么多钱的原因吧?”,连钟楚虹都不得不佩服起这位妹妹来。因为就算按照在大陆每台售价1000港币去算,去除汇率波动的因素,这两个月的收益应该在2.5亿港币上下才对。

    可是,钟楚青偏偏换了一种玩法,将容易贬值的货币变成了实物,经过一番捣腾之后,生生地将利润增加到了六亿多港币。那些大陆“倒爷”们确实有些本事,能弄到很多稀缺的原材料,拿到国际市场上,那价格要翻出去好几倍。

    安亦斐拍了拍报表,“家里出了一位经商的天才,奖励她私人五千万港币,这是她应得的”

    “不好吧,小小丫头,要这么多钱做什么?”,虹姑居然有些妒忌起来,想自己拼死拼活地拍电影,到最后的片酬也不过才百万而已,阿青那边玩似地就拿到好么多钱。

    “别,这是她该拿的。而且,对她成为新ceo很有帮助,不然李欣荣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舍不得离开那个位置的”

    钟楚虹叹了一口气,“阿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早先我还想为李欣荣说说好话呢,这么一看,他确实落后了,也许几十年之后,有他这样的来守成可以,但如今还是要阿青这样敢于拼的性格领头”

    将手里的报表丢到茶几上,安亦斐闻了闻妻子身上的气味,“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