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1章汉奸逃了

习胡服骑射,在这一地区首建云中郡。汉朝时,汉武帝在这一地区也建了一批军市。唐朝时,唐王朝在这一地区设立了东、中、西三个受降城。我朝时,顺义王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神宗赐名归化。”葛九思一板一眼叙说着归化城的历史。

    “三娘子?也是蒙古人?”

    “回皇上,是的,她是瓦剌部的嫁给了当时朝廷封的顺义王,后来顺义王病以及死后,都是她主持政务,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通贡互市关系,直到十几年前去世。”

    “那应该算是蒙古的鸽派了。”一听之下,对这个三娘子还是挺有好感的。“不过听你刚才说的,岂不是说中华对此地早就拥有了主权,却被蒙古人侵占,虽然他们蒙古人也受封,但到底不是长久之计。大伴,传旨给归化城,限他们二个月内,把从大同逃出去的山西商人抓起来,押送回大同。”

    “皇上,这、、、、、、”老魏一听有点傻眼,皇上这是要做什么?这辽东的战事也就是刚刚消停个把月,但并没有结束,怎么就和北边的干起来了?

    “怎么?”

    “皇上,这蒙古人蛮夷之人,不知皇上威严,不一定听从皇上的圣旨啊,”葛九思小心翼翼的提醒一句,虽然明朝把蒙古赶回了大草原,打他们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但土木堡之变、戚家军之后也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争,而顺义王那边也表面上说的过去。但明朝的圣旨对那边还真的不值什么钱。

    “朕在的就是他们不听从,”朱由校显得高深莫测的说。

    “皇上给四夷发的圣旨基本上都是朝廷当众所发,是不是明天在朝上议议?”魏忠贤也没办法了。

    “怎么朕给他们的旨意还和其他的途径不一样。”朱由校两世为人还真没注意过此点。

    “回皇上,皇上下旨是一样的,但传旨的办法之类就大不相同了,比如说给归化城传旨,一般就须行人馆派出行人,到归化传旨。”葛九思接到魏忠贤的信号后回答。这样的事情哪里是老魏知道的。

    “那行人馆就是大明专门的外交机构了?”

    “回皇上,大明涉及外交的机构有几个,如鸿胪寺、四夷馆、主客司、会同馆和行人司。”

    “那你说说他们的职能都是什么?”朱由校被说的有些晕了,一个外交部竟然搞成这么多机构。

    经过葛九思的解释,朱由校才明白这些机构是的职能。

    鸿胪寺主要掌朝会仪节,主外宾之事.其地位虽然不是尊崇万分,但是其职责却是非常重要.封建君主**的礼教纲常和威福四夷的大国气量都要由鸿胪寺来执掌,它的外交职能不是很明显,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礼仪工作部门。

    行人司,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其行人出使。

    四夷馆,主要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并教习周边民族、国家的语言文字。

    主客司分掌诸藩朝贡接待给赐之事其一,凡四夷归化人员及朝贡使客初至会同馆,主客部官随即到彼,点视正从,定其高下房舍铺陈,一切处分安妥,仍加抚绥,使知朝廷恩泽。但他的职能详情却让朱由校一震,这礼仪简直太厉害了。

    一是分清来宾的主从地位,给予不同的招待,使之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体现朝廷恩泽。其二,“分豁正从人数,劄复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面饮食之物”。仍按来宾的主从地位报告饮食部门,按照规定支送食物及饮品。其三,“量其来人重轻,合与茶饭者,定拟食物桌数,劄复膳部照办。主客部官一员,或主席,或分左右随其高下序坐,以礼管待”。根据来人的职位高低,是否合与茶饭,然后确定食谱、桌数、陪客人员的座次等等。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