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9章借道蒙古

,仅靠以前掌握的情势来制定计划,显然也是一种荒唐。

    “现在满清的努儿哈赤处在病中,估计是让大明的大炮给打伤的。而他的儿子们都在忙着争夺继承权,根本就无暇西顾,此正是我朝蒙古之时。”

    “皇上为何不等待一二年后,锦衣卫成长起来后再对付蒙古呢?要知道蒙古现在和大明仍然是和平时期。”徐光启这里插了一句话,他的想着仍然是想着拉一部分打一部分,以拒建奴,使明朝立与不败之地。

    “和平?中蒙关系应该是时好时坏,大仗不打,小仗不断的局面。大明和蒙古虽开有马市等,看着是和平,但每年都会不时的有一些部落越过大明边墙,来打草谷,任意屠杀抢掠我大明子民,这是朕最无法忍受的。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屈辱之上的,非大明所需要的和平,大明立国之祖训即不割地、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为了一时之和平,竟然把河套地区给丢了,这是大明的耻辱,朕要用蒙古的血来洗刷此耻辱。至于等待,非朕不愿而不能矣,朕之战蒙古,非无目的之战,而是谋天下之战,一为确立我大明威信,以震宵小。这些宵小不仅指窥伺朕的皇位之人,还指一些欲挺而走险的乱世枭雄,更指诸如朝鲜、日本、xi zang等番国。他们这些人或者国,看待大明已经是垂暮的老人,值此内外交困之时,无不想着从中谋利。朕此次出兵就是要起到敲山镇虎,杀鸡敬猴的目的。

    二确立净军无敌之形象,为大明立一标杆,大明失败的实在太多了,战兵们没有有任何气势可言,未战先欲逃,如此势气如何能战?朕就是要借此战树立起大明的标兵,让他们看到,大明的兵丁敢于走出国门,与任何敌人在野外浪战。告诉世人朕的兵是招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要整天想着什么化外之人有多强,朕会用事实来告诉他们,一切野蛮民族都是纸老虎。

    三取得河套地区肥沃的土地,那是我华夏先祖的土地,朕要取回来,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朕不能做丧失领土的皇上,而是要开疆拓土,一寸山河一寸金,那是我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

    四解决西北缺粮问题,这几年的大旱,使得西北以及北方诸省,大受其灾,百姓们基本上已经无粮可食,长此以往,非酿成巨祸,无粮可食的百姓将纷纷揭竿而起,为了活着,哪里还管什么三纲五常。所以朕必须提前谋画,朕将用征战得来的河套地区跟江南的富户们换粮食,然后再在西北、河套地区修路运动,以工代赈,把粮食再给受灾的百姓,如此百姓有粮了,就没有人会铤而走险,走上造反之路了。两位爱卿万务以为百姓不会造反,此为必然,而非偶然。

    而且,朕之净军,有神弩在手,顷刻之间就能成就一名神弩手,对付蒙古,朕的净军以一挡百不可任何问题,可轻松胜之。两位为何两位爱卿没有自信呢?”

    一段话朱由校说的很长很长,把两个老头都快说迷了,没想到皇上的心思还如此之大,但这无疑是场豪赌,赢了,一切都可以,什么震慑、以地换粮等等都行,但输了呢?大明又输得起吗?于是两位老臣跪下了说:“皇上,此推论均是我军大胜的前提之下做出的,未谋胜先谋败,臣虽知皇上净军之神武,亦有以少胜多,败四万余叛军之经历,但那是在宫中,如今去是深入敌人之腹地,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我方,皇上慎重啊!”

    “皇上,大明有皇上如此明君中兴在即,若皇上以战有个闪失,大明输不起啊!”

    “两个老爱卿快快平身,朕是不会败的,来,朕给你们看看神弩的改造,虽是孙老师的提议,但改变甚大,观完此物后,两位对此战的信心可能会增加不少。”对于泛泛而谈,朱由校并不敢什么兴趣,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的,蒙元打南宋的时候,有这些东西吗?不还是把皇上把的跳海?实力是决定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