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0章袁公到朝

靠近朝鲜半岛的仁川江华岛,那里,光海君李晖被囚禁在乔桐。

    此事一直是袁可立的一桩心事,他为大明被朝鲜所轻视所深深的愤怒。当时是袁可立第一手接待的朝鲜来使,他先后十二次上书朝廷,重视朝鲜问题,但没有任何的回音。

    当时,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应当是大明所不能接受的。负责节制朝鲜的袁可立第一个就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看得废立之事,二百年来所未有者,一朝传闻,岂不骇异。”(李民宬《敬亭集》)。

    袁可立还马上上疏朝廷:“李珲袭爵外藩已十五年,于兹矣,倧即系亲派,则该国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即珲果不道,亦宜听大妃具奏,待大明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废伯,李倧之心不但无珲,且无中国,所当声罪致讨,以振王纲。”(《明熹宗实录》卷三十三 )。在这道奏疏中,袁可立的观点很鲜明,他强调了政变这种形式的非法性,这关乎到纲常伦理的“普世价值”,他认为“即珲果不道”也应该“待中国更置”,袁可立甚至主张派兵“声罪致讨”。第一是程序上的事情,你朝鲜凭什么敢擅自换国王?第二是实际的,光海君是相对亲大明的,而不是仁祖所代表的从此从此惧怕建奴派。

    仁祖李倧的合法性得不到明朝政府的承认,朝鲜只好派出使团前往登州拜见袁可立,祈求他代为转奏辨明原委。当时袁可立就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光海君李晖还活着吗。朝鲜使团书状官李民宬回答是活着。

    三年的时间,袁可立也不知道李晖是否仍然活着。经过多番打听,终于知道他正在江华岛上。这次就要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三年来袁可立可是相当堵在心里,这是对大明的一种轻视,这样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现在蒙皇上给了兵、权、钱,他终于可以把此事来个终究的解决。

    这事袁可立和朝鲜闹的很僵,估计此次上朝鲜,不一定会得到他们的礼待也不好说。但现在袁在乎吗?此次解救了李晖,下一步就是拨乱反正,把仁祖李倧这个乱臣贼子,给拿下了治罪。然后手里边有个光海君,一切朝鲜出兵助建奴、商船等问题,那就相应的好解决了。

    想到前路还是比较轻松的,与是放下心事,和袁枢两父子一起赏着明月,一起共享着天伦。

    而众多的宗室子弟们,这几天在锦衣卫的帮助之下,也给各位王爷、公主、朝中反对的勋贵、大臣们,增加了节日的‘欢乐’。

    大同,前门边留下重要备注的反对王爷代王家中,都来了一群宗室客人,这一群可不少,足有五六千人,他们穿的是比较寒酸,但手里却拿着玉牒,那是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谱牒。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天皇贵冑。

    这些宗室弟子是没钱不错,但这身上的谙却是摆的大,他们有的辈分可比王爷高好几倍,根本不怕这些王爷,更有锦衣卫已经说了但凡有人敢打他们,残害、殴打宗室子弟这个名称就扣在他们的身上。上来就问凭什么阻着皇上的新政,在旁边说三道四。王爷里这些都是一个老祖宗太宗留下的,凭什么,就你一人享受着,而我们这些人却受着苦。

    代王一听那脑子就乱了套了,这帮人明显是来找事的,一看那人数,他也不吓了一跳,这要是干什么,不会是来吃大户吧?眼前的有一个算一个,可都是宗室子弟。他相当生气的说:“尔等受穷干孤何事,有事找皇上去,”

    “皇上给我们活路,却被你给堵回去了。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吃着喝着,有本领,你把皇上给请来去!”

    “就是,你这边吃着锦衣玉食,我们也就尝尝了,”

    “皇上来了让他老人家也评评理,都是太祖的后代,一样都不干活劳动,这到底是凭什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