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卷天下兴亡谁人晓第七百八十一章议和(三)

,才能被称为天下共主。

    汉人们为了这个,会不停的厮杀,直到出现一个令所有人畏惧的汉人大国,也就汉人所说的一统天下,或是什么定鼎九州,才会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大金曾经也有这个机会,但可惜的是……先祖们并没能征服那里,而现在……大金却已经无力南向了,而汉人的一支偏师,便让大金十余万将士埋骨荒野,大金虽说拥兵百万还有几个十万可供驱使?

    为今也只能希望,汉人相互厮杀,能够耗尽他们的力气吧……

    独吉思忠暗自叹了一口气,如今让他最担心的不是汉人如何,而是……太原精锐一战而败,几近于全军覆没。

    这根本不是吃了一次败仗那么简单,当年秦人北来,与大金决于汾水之畔,大金战败,之后秦人退去地却被搅动的风起云涌。

    鞑靼人借机脱离而去,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对大金也是阳奉阴违,西夏人再不提称臣之事,黄河以南的后周,也断绝了岁贡,几乎一夜之间,大金就已经四面皆敌,而那一战,大金不过小败而已,并未损伤元气,却已经让情势糟糕如此。

    而今败的是太原精锐,又败的是如此之惨,太原重镇,自大金立国以来,从未有一日像今日般空虚过,对金国全军上下的士气的打击,更是无可估量。

    之后蒙古人,鞑靼人,西夏人又会如何?他知道,这一败,已经将大金推到了悬崖边上……

    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大金,又有多少仇敌准备在大金虚弱的躯体上咬一口……鞑靼人,西夏人,还不足以撼动大金的根基,但蒙古人……

    太祖皇帝以数千骑起兵,十数年便打败了强盛一时的契丹辽国,蒙古人呢?

    这个念头在太原府一战过后,便会时常出现在他脑海之中,大金自立国以来,便从不曾放松对漠北草原诸族的警惕,但到得如今,却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他有些不敢想象,在对阵汉人军伍都能败的如此之惨的大金兵勇,是不是能抵挡得住那些披着兽皮,骑着矮小的草原战马,蜂拥南下的草原战士。

    世事维艰,穷途末路……

    想到这里,这位女真人中少有的睿智之士终于悚然而惊,国事艰难,身为大金重臣,怎能如此怨天尤人?

    再一想到,回到太原就病卧在床,好像老了十岁的好友至交,独吉思忠不禁黯然神伤,忠臣良将,如今大金还剩的几人?值此非常之时,自己大好男儿,有用之躯,却更需努力振作,怎能如此消沉?

    长长吸了一口气,他精神不由一振,心中清明,当务之急,还是尽快与秦人定下和议,之后助皇上重整朝纲,清理内政,也未尝不能开创一番中兴局面,大好河山,祖宗心血,怎能轻易予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

    想的明白,之后行程也就快了起来,第二日晚间,一行人马,便已来到汾州城下……

    天色将暮,汾州城内的接风宴还是进行当中。

    赵石眼睛微眯,坐在座位之上,对于厅中喧哗之声几乎听而不闻,貌似不堪酒力的样子,但不论军中将校,还是两位钦差大人,又有谁不知道,大将军赵石其人千杯不醉的酒量与他那赫赫战功比起来,名声却也不遑多让的。

    而两位钦差大人却是真的喝的差不多了。

    礼部侍郎王正清年迈体弱,加之旅途劳顿,连番畅饮下来,已经是醉眼迷离,说话都大了舌头,估摸着,再几杯下去,就得钻桌子底下去了。

    段德好一些,尚能支撑,但也已经喝的面如关公,说话也有些辞不达意的意思了。

    汾州众将还是闹哄哄的劝饮,几如文人写词作赋,花样多的不带重复的,文人之饮和这比起来,估计就算醉仙李白亲来,也得被灌翻在地不可……

    赵石目中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