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西凉


    相比之下,帮助汉人,攻打西夏人,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他们的统帅,太阳之子,以及他越来越强大的实力,才是吐蕃人愿意听命于汉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事实上,他们跟北方的草原部族并无不同,各部族的吐蕃战士,在战争中获得荣耀和丰厚的战利品,才是促使他们勇猛向前的最终动力,没有这些,,便很难挑动他们的热情。

    当然,这些年,高地的战士们都信奉了从大食传过来的佛祖,野性在佛徒的教化下渐渐消磨,试想一下,在佛祖面前跪拜,立誓向善,并打算逆来顺受,求得来生富贵的人,怎么还能去干这些杀人放火的勾当?

    在低地与高地间的战争中,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信奉本教,往往有着血祭习惯的低地战士,他们在厮杀时表现出来的凶悍嗜血,绝对是那些越来越驯服的高地战士所无法比拟的。。。。。。

    在战争当中,尤其是这个时代的战争当中,越野蛮的,也越容易获得胜利,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军心涣散,养尊处优多年的西夏人,吐蕃各部战士,却足可以称之为野蛮。

    三天,三天当中,吐蕃战士攀援城墙,用树木撞击城门,四面攻城,金鼓交鸣,喊杀之声,震天动地。

    苍凉的号角声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不断响起,潮水一般的吐蕃战士,一拨拨的蜂拥而上,箭矢在空中飞舞,刀枪闪动着冰冷的光芒,热血在喷洒,生命在消逝。

    残阳如血,吐蕃战士退潮一般的退了下去,城上城下,烟火缭绕,血迹斑驳,尸骸狼藉,城门在刺耳的声音中快速打开,一队队的西夏骑兵从城门中蜂拥而出,追着吐蕃战士后退的脚步,杀了上来。

    早有准备的吐蕃骑兵,催动战马,从两侧出击,向西夏人迎了上去。

    这是西夏右厢军司的老底子,在这三天的战事当中,被主官拿粮草金银喂饱了的他们,屡屡出城,追杀吐蕃人攻城兵马,毁坏攻城器械,用吐蕃人的鲜血,证明了就算西夏衰落的今日,这支西北军伍,依旧可以称之为西北强军。

    城池之下的骑战总是激烈而短暂,马蹄隆隆,铁骑纵横。

    彪悍的战士挥舞着钢刀往来厮杀,箭矢的锐啸声,战马的哀鸣声,人们临死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这一天战事的最后一个音符。

    留下了无数的鲜血,和众多的血肉模糊,残缺不全的尸体之后,这支骑兵收拢阵型,在城中的接应中,退回了西凉城,城门关闭,城头箭雨落下,将追的过了头的吐蕃骑兵,射翻一大片。

    也让被鲜血刺激的有若疯狂的吐蕃战士们,一下便清醒了下来,他们勒紧了马缰绳,高声咒骂着,却只能无奈的看着那高大的城门缓缓关闭,那支该死的一直让他们无可奈何的西夏骑兵,最后一个身影也隐没于城门洞的阴影当中。

    一天的战事就此结束了,收兵的号角声不断响起,催促着战士们回去休息。。。。。。。

    战士们不甘的瞅着那洒满吐蕃勇士鲜血的城墙,纷纷调转马头,驰过狼藉的战场,回到大军营地。

    如果是第一天,迎接他们的一定不是什么赞美的声音,而是满耳的嘲讽,但三天的战事过去,这座西夏人驻守的孤城,却使英勇的吐蕃战士们一次次的无功而返。

    沮丧的情绪不可抑制的在他们心中蔓延,再也听不到吐蕃男儿轻松而豪爽的笑声,夜晚之间,响彻各处营地的,除了受伤战士的惨嚎声之外,就只剩下了粗鲁的咒骂声。

    吐蕃人从来不相信眼泪,不然的话,这个时候应该还有哭声在伴奏才对。

    胜利的信心正在离他们远去,暴虐而扭曲的念头正在心中升起。

    部族战士不耐久战,胜则易骄,败则易馁的缺点正在暴露出来。。。。。。。。。

    只不过,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