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邀约

乱语,免了你的官,让你回京守城门去。”

    赵幽燕呲了呲牙,不敢再说什么,径自告辞,出了晋国公府,回理藩院值守去了。

    大年初四,晋国公府依旧热闹,到了初五,虽然没什么人再上门,但雪花一样的请柬飞入晋国公府中。

    其中大部分都是邀约晋国公府女眷赴宴,宫中的,长安各个王府,郡王府,国公府,朝中重臣府邸,可见,晋国公府在京师中的地位又涨了一截,皇室的邀约多了起来,这也证明晋国公府主人的爵衔到了。。。。。。

    这些府邸邀请晋国公赵石到府赴宴有些不妥,便转向了晋国公府的女眷,但要说其情有多殷切,也是扯淡,多数都出于同为长安显爵的礼仪罢了。

    皇室们有着自己的矜持和骄傲,虽然这些府邸的主人大多没有多少实权,但皇家的脸面却不能不要,所以一直以来,这些京师皇室,对臣下的态度都是不远不近,晋国公府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当然,这里面也有怕皇帝陛下猜忌的原因在里面,反过来说,臣下们也不愿跟这些王府,郡王府之类的府邸交从往来,臣子们更怕皇帝陛下猜疑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当然,能够有资格,也有那个愿望邀请晋国公赵石赴宴的人也不是没有,像皇长子李琼就是其中一个。

    其实,这位皇子殿下的处境一直很尴尬,成武皇帝登基前后,闹的乱子实在不小,他那时只能躲在太子府里,胆战心惊。

    等到成武皇帝登基,那一场变乱让成武皇帝的皇位,终究不那么安稳,所以,本来应该趁机让皇子出宫,封爵立府的事情也耽搁了下来。

    这几年,朝臣们又接连上书,请求立下太子。

    皇帝陛下本就有些犹豫,加上结二连三的战事,皇帝陛下索性在成武三年的时候,将原来他居住的太子府,赐给了自己的长子,又派了一些饱学之人教导,稍稍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

    但也就只此而已了,又是两年过去,皇长子李琼既不敢肆意结交朝臣,也不敢向父皇恳请到六部任职历练,唯恐父皇恼怒之下,起了另立他人为储的心思,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原来的太子府中,熬着日子。

    其实,和他父亲当年的情形差不多,皇位上的人都是年富力强,没多少早早立下太子的意思,而他父皇比他强的地方在于,当年景兴皇帝登基前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所以虽然没有立即登上储位,却能在六部中流转,增广见闻,结交朝臣,为登上储位做些准备。

    不像他,他还有着几个皇弟,真要恶了父皇,储君之位很可能会旁落,因为大秦向来没有立长一说,从储位的争夺,到登上皇位,一路上必须披荆斩棘,才能最终登上那个天下瞩目的位置。

    而现在,终于云开雾散,父皇要立下储位了,这个消息不是从旁人嘴里听说的,而是在乾元殿中,父皇亲口告知于他,让他好自为之,并随即命他与中书众臣商议,接见草原来使之事。

    其实,自从大将军回京,献俘之礼后,入宫觐见皇帝陛下,倾谈半日,他这里便已经得到了一些含糊的消息,皇帝陛下可能要立储了。

    显然,大将军赵石在乾元殿中,有了进言,或者是父皇垂询,大将军赵石只是并未反对,谁知道呢,这些宫中隐秘之事,从来不会真真切切,只要知道结果就成。

    而在乾元殿上,他终于得到了父皇的承诺,一时间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一直忍耐到初五,才派人发出请柬,欲邀大将军赵石过府宴饮,也算他没被高兴冲昏了头,而且,还打着想向大将军讨教,关于接见草原来使之事的幌子。

    这样的邀请很难拒绝,如果是景兴年间,不用犹豫,和任何除了皇帝陛下以外的皇室结交,都很危险。

    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