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展示

的肩头,赞道:“做的不错,不过,火药这东西。。。。。缺陷很多,比如说,怕受潮,这么大的响动。。。。。。用的火药不是一点半点,运送的时候,稍有颠簸,怕是要伤人。。。。。。所以,我看啊,还需从细节处下手,不要急于求成。。。。。。”

    “当然,瑕不掩瑜,过后将有功之人报上来,我给你们颁赏。”

    年纪不小,却难掩卑微之态的老者,顿时觉得身子都轻了三分,一矮身,已经跪倒在地,“多谢国公。。。。。。多谢国公。。。。。。。”

    赵石哈哈一笑,一把将人拎起来,“这点赏赐不算什么,要说啊,在国武监操典一事上,你们出力不少,朝廷也不吝厚赏,只是还要拖一拖,不用担心,对你们只有好处。。。。。。”

    这个时候,老者已经激动的根本不知说什么好了,只能搓着一双粗糙的手,不住的傻笑。

    他们无疑是京官中最为卑微的一些人,技艺再是精湛,也难入品级,不过自古以来,匠人们多数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连他们自己,对前程的期望,也不会太高。

    但现在有些不同了,从匠作监来到国武监的匠人们,在这十几年当中,对于这种变化体会的非常深刻。

    在国武监中,他们的身份是颇受尊敬的教授,薪俸上也一年比一年高,七品京官都不定能赶得上他们。

    等到国武监操典开始编纂之后,当面许诺,以及私下里的传闻,都好像意味着,他们也有了一步登天的机会。

    人一旦有了希望,爆发出来的潜力就会非常的可观。

    像是张承提议以国武监合并匠作监之议,可并非是为了讨好赵石而突发奇想,而是这几年当中,相比匠作监的碌碌无为,国武监的匠人们却已经能凭着自己的手艺,取得军功了。。。。。。。

    而他们在大秦一连串的对外战争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才是张承提议的依据所在。

    换句话说,十几年间,国武监匠作科的匠人们,地位的提升极其明显,连张承都注意到了这一点,更何况是国武监匠人们自己了。

    而人的**,向来是无止境的,走到今天这一步,匠人们的期望,其实很实际,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身份。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朝廷赐予他们官职品级,或是。。。。。。。真的如人们私下叨咕的那样,能够借此封爵,都将会让他们一举摆脱世代传下来的贱役地位。

    如果说,朝廷赏赐下来的是些金银细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会非常失望,因为现在生活富裕的他们,最需要的东西不会是这个了。

    而晋国公亲口说的每一句话,在老者听来,都美妙的好像是天上的仙乐,与他们的期许也越来越是接近。

    赵石瞅着远处还未消散的烟尘,继续道:“不过,也不用太过高兴,你们啊。。。。。。。还是那句话,多教点徒弟出来,别老是藏着掖着。。。。。。之后国武监这里,还要在国武监专门设立术数等科目,让你们那些弟子也多听听,多学学,多看看,技艺才能精进,也才能超过前人,你说是不是?”

    “是。。。。是是,您说的是,咱们这些人都老了,总不能让手艺失传不是,儿子孙子的,中用的少,这么下去,早晚有一天断了传承,有些人就是不懂这些道理,小人回去之后,定好好。。。。。。。劝劝他们,让他们将拿手本事都献出来。”

    赵石笑笑,“这你又说错了,什么献不献的,朝廷又不是断道的强人,老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也坏名声。。。。。。。不用太过强求。”

    “是是。。。。。。”

    老者自然听不懂赵石话里隐藏的意思,只是不住的附和。

    而赵石也不会跟他解释什么,他想的是,当匠作监合过来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