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4章 三顾茅庐,刘基北上


    “多谢大王厚爱,只是伯温家母两年前突然去世,必须要为其守孝三年,还请大王谅解!”

    刘伯温母亲确实是两年前去世,但是这不是他推辞的原因。

    “这,好吧,先生果然是忠孝之人,孤就不勉强了,过几日孤王再来拜访先生…”

    见到刘伯温竟然拒绝了他,这个洪武王脸上厉色一闪,接着和蔼可亲的笑着说道,似乎十分的理解刘伯温。

    不过这点却逃不过刘伯温的眼睛,作为谋人谋己谋兵谋国的大智之人,岂会猜不到洪武王此刻的心里变化,再听其过几天就要再来拜访,脸上呈现一丝忧色。

    他比任何人清楚这个洪武王的性格,枭雄之辈,比之曹操更甚,与草莽刘邦毫无两样。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是才是其最擅长的事。

    而且,如今九州初乱,各地诸侯层起不穷,雄才伟略者数不胜数,他洪武王,说句不好听的话,还真没资格逐鹿九州,最多屈居一隅之地,做个土皇帝罢了。

    “多谢洪武王体谅,伯温感激不尽!”

    刘伯温心中虽不屑,但是却不能表现出来。

    之后洪武王就在冯胜的护卫下离开了沧源谷。

    半个月后,洪武王再次前来拜访,这次刘伯温只得把这位爷请进窝内,语气“促膝长谈”起来。

    “大王,如今南域之地,诸侯征战不休,大王雄才伟略,俨然成为众多诸侯之中极为不凡的一员,麾下势力也极为强大,作用一隅之地却是毫不费劲的,但是要想谋算社稷之鼎,却有些不足…”

    “哦,还请先生说说看,朱某还该做什么准备,才有资格去争夺那九五之尊之位呢?”

    洪武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是又很快的掩饰了起来,稍感兴趣的问道。

    “一,没有绝世的统帅,所以在面对犹如南宫问天之辈,毫无胜算;二,猛将不足。如冯将军之流,犹如过江之鲫,九州数不胜数;三,没有顶级谋士相助,以大王麾下首席智囊胡惟庸,此人才能是有,但是却难当大任;四,大王底蕴不足,如炎洲王单遵,此人有大渝皇室血脉。底蕴深厚,是目前炎洲做强大的诸侯,而如大王这般崛起于乱世诸侯,算后劲十足,但是却也坎坷难离,望大王多多考虑草民的话…”

    之后,就送走了洪武王,又获得了一个月的清闲时间,闲赋在家。不过心底却有一丝不安缭绕,夜观天象。便知或有一次大劫,再算前后,就知道此时应在洪武王身上。顿时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一月后,洪武王再次前来拜访刘伯温。

    自从上一次分别之后,洪武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食不能下,心里都想的的刘基刘伯温,恨不得立即找到起。劝服其出山助他,但是刘伯温每一次都以守孝之言拒绝,让他大动肝火,极为愤怒。

    “伯温啊,自上次分别,孤王煞是想念,也不成眠…”

    滔滔不绝,一吐思念之意,拉着刘伯温的手,让刘伯温甚是不舒服。

    之后二人又再次畅谈起来,论道时事,见刘伯温见地如此不凡,,再也难以压制其收服刘伯温的意念了。

    “伯温之才,震古烁今,让孤王十分佩服,还请伯温出山相助,孤王必定重用伯温…”

    “多谢大王厚意,只是…”

    “怎么?伯温不愿意出山助我?难道我堂堂一方诸侯,都没资格做你主公不成…”

    见刘伯温似乎又拒绝之意,洪武王脸色顿变,极为不善的出言威胁道,眼中凶光毕露,毫不掩饰。

    “大王误会了,还请大王再给伯温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必定给大王一份满意的答案…”

    人在屋檐下,怎么不低头?

    见再也躲不过了,刘伯温只得先佯装考虑一番,做这缓兵之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