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八章 白燚的宣讲

的印度教用刀剑与绿教说话,因而得以保存。

    白燚接着谈起了绿教的起源,以及绿教与基督教的斗争史。他说,自从绿教从基督教手中夺取了伊斯坦布尔,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西方人为了与华夏进行商业交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发现地球是圆的,于是英咭唎人远渡重洋,用坚船利炮打败了满清。

    白燚又说火药是华夏人发明的,被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到西夷,之后则被西夷人认真研究,发扬光大。他告诉这些书生,研究学问有两种态度,华夏人一般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而西夷人则是咬文嚼字细心研究。西方夷人把学问分得很细,分科研究,把火药、钢铁、轮船研究得很透,所以就能远渡重洋,打败满清。

    “造个炮,还费这么多功夫?”黑暗之中有人尖锐的提出质疑,胡仁沛一听就知道是钟志成。

    白燚呵呵一笑,“造炮不难,难远在宋元之时,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造炮了。但是要想造好炮,造厉害的大炮,这就不能抱有观其大意不求甚解的想法,必须咬文嚼字细心研究。”

    他告诉这些书生,炮术光是铸造方面就牵扯有冶金学、机械制造学、合金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想打得准,那还要研究弹道学,涉及几何、代数,还有火药地配置、制造、改良等方面的学问。

    说到这里,白燚谈起了科学的定义。他说科学从字面上看,是分科之学;从本质上看,是研究大道的学位,也就是儒学典籍中所谓的格物致知之学。

    白燚绕来绕去,讲到了西夷人的教育制度。他从古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制度,一直谈到西方目前的教育制度,以及大明即将实行的教育制度。

    他简单向大家说明,大明将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小学、中学、大学。中学又分初中3年、高中3年。推行“有教无类”、“天下义学”,学校一律由政府兴办,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贫寒子弟减免学费,高中毕业成绩优异者考入大学。

    大明教育规划是琴付梓起草的的。琴付梓套用民国壬戌学制,课程内容基本按照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纲要,删减了其中比较超前的一些内容。只是把六年小学课程压缩到四年,这样小学毕业年纪还小,再通过初中毕业朝廷分配工作等鼓励政策,促使毕业生全升初中。

    白燚洋洋洒洒说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大量图片信息的饱和轰炸,让这些书生头昏眼花,而真正能理解的却不是很多。

    幻灯放映结束,拉起窗帘,光线照射了进来。白燚环视了一下大厅,举起小册子,“刚刚大家都在热烈讨论这本小册子,小册子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我大明王朝的学位获得与入仕考试是分开的。”

    他告诉大家,学位,也就是功名的获得,归礼部。小学相当于童生,中学毕业将由知县颁发毕业证书,是为秀才。大学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每门功课都是优良之上,可以撰写学位论文,通过审批获得文科举人学位、医科举人学位、理科举人等学位。大学里有研究生院,专门研究学位。举人通过考试,可以进入研究生院攻读进士学位,最后经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相应的进士学位。

    入仕考试归吏部。目前朝廷规定,取得中学以上学历,才能获得参加入仕考试的资格。大明这次是开科取士,也就是入仕考试,所有参加科举的考生将在国子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通过考试获得参加入仕考试的资格,然后再参加入仕考试。

    座中众人一片喧哗,吴江秀才钟志成率先提问,满清的功名,大明是否承认,满清的秀才、举人,是否可以直接参加入仕考试。

    钟志成的提问,也是大家所关心的内容,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

    白燚很直截了当的回答,满清的秀才、举人经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