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 江南大营崩溃

国梁部刚在浦口、江浦大战了太平军,疲惫不堪。

    石达开一鼓作气,攻下了宁国府、太平府,继续进攻江南大营的南秣陵关一带。

    向荣分兵四出,此时的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而且多是疲惫之师。

    为分散清军,石达开还采取声东击西战法,分兵攻取东进苏州、常州的要道溧水镇。

    向荣闻讯,又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杨秀清抓住战机,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部一起荡平江南大营。

    于是,秦日纲率领部众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这两千人马几乎是去送死。

    石达开率部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

    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

    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急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这两千清军。清军这一路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是日,张国梁率一千二百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

    石达开率领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

    向荣亲率一千二百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做南逃准备。

    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二十余座。

    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

    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又经句容逃往丹阳。

    至此,威胁天京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东王杨秀清的威望在太平天国中达到了顶点,历史证明,这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让杨秀清产生了幻觉,觉得自己就是“天父下凡”,其他人都是草包,包括还在天王府日日笙歌和嘿咻的天王洪秀全。

    此时,燕王秦日纲率领的两万大军,已经在外连续作战四个多月,人马早已疲惫不堪,他向杨秀清申请回城休整。

    杨秀清却下了一道严令:“追杀江南大营残部,不许回城!”

    秦日纲很愤怒,但高高的南京城墙就在眼前,他却进不去。守城的太平军只听从东王的号令,无论他怎么说,就是不开门。

    秦日纲只得率兵追击向荣的败军,并很快攻下句容,进兵到丹阳城外的五里铺。

    此时的钦差大臣向荣,已经年过六十开外,精力已非往日可比。从前出队打仗,他总是亲临前线督阵,现在老病交侵,气已衰,步履艰难,不能骑马。江南大营奔溃,他率兵败退丹阳,愧愤交加,自谓英名扫地,老病交加,卧床不起。

    对前敌军事和个人前途,江南大营的主帅向荣显然已十分悲观。不久,向荣伤病复发,在丹阳去世。

    对向荣来说,他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死了,是好事。他的人死了,一了百了,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不仅撤销生前一切处分,还以“忠勤”、“虽未恢复坚城,数年保障苏常尽心竭力”为由追谥“忠武”,专祠祭祀,赠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主帅突然死去,丹阳城的危机也并未过去。张国梁是降将,功劳虽多但资历浅薄,是不便挂帅的,而资历足够的福兴即将被调走,又和张国梁等不睦,清廷只好让远在苏州的两江总督怡良暂署钦差大臣,并让刚被提拔为江南提督、远在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