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四章 当江苏巡抚

组织反攻。

    李秀成在上海战场的反攻显示他非同寻常的指挥能,他选择了西线太仓。李秀成率精兵万余,从苏州来到太仓前线。太仓是上海与苏南基地缓冲带的桥头堡,拿下太仓,不但能够确保苏南安全,也能为后续反击打下基础。

    此时曾纪泽指挥的中外联军正在浦东一带胶战,太仓防务相对空虚,李秀成一面命令东线继续牵制,一面利用优势兵力合围,三天就拿下西线的太仓,接着他又乘胜发动连续反击,先后收复嘉定和青浦。

    青浦一战,李秀成重创英法联军,杀敌百余人,还俘虏了常胜军副司令法尔斯德,后来还用这个洋俘虏换了一批火药和滑膛炮。南桥之战中,法国提督卜罗德****中弹,当场死亡,英法联军伤亡空前惨重。

    李秀成用实实在在的战绩,论证了洋鬼子也不经打,他抓住敌人薄弱环节,用重兵主动出击,采取抄敌后路、重重设围、切断粮道、以逸待劳等多种战术,并吸收洋人的长处,用缴获的大炮和洋枪武装自己。除此以外,他还摸索出了短促突击、埋伏突击等一些新的战法,把装备先进的洋兵打得落花流水。

    如果不是曾纪泽的到来,李秀成也许能攻下上海。

    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厚爱有加,不但亲自前去安庆送行壮威,而且还从湘军抽调了一支特别精锐的部队送给他。这支精锐就是第二个太奸标兵程学启的开字营,人不多,一千人,但是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大,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干老兵。

    程学启在安庆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出色,谋勇兼备,深得曾国藩器重,被保举为游击,赏戴花翎。随后又帮助曾国藩打下安徽重镇无为和铜陵,再被保举为参将。

    曾国藩之所以把程学启送给曾纪泽,主要是考虑他的淮军还是一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新兵如果没有老兵来传帮带,在战场上很难形成战斗力,尤其是初上战场,基本上会变成炮灰。

    曾国藩还亲自送程学启上船,特别叮嘱他去打硬仗,保护好曾纪泽。

    曾纪泽也知道此时程学启对他的重要性,便极力加以笼络,委以重任,什么大仗难仗都交给他去负责。手里有了一支这样的精锐,先锋官和打头阵的部队算是有着落了。程学启到了上海后,在冲锋陷阵和硬仗恶仗他的表现都很出色,很快就成为曾纪泽手下的第一骁将。

    李秀成乘胜从松江向上海发动的总攻,却败在程学启的“英勇奋战”上。程学启到达上海后,果然没有辜负曾国藩的厚望,也没有辱没曾纪泽的倚用,先后在保卫虹桥、反攻南桥、解围松江之战中,都立下了大功,斩杀了不少长毛。

    程学启的表现让曾纪泽非常满意,派他驻扎上海近郊的新桥,阻击李秀成对上海的强大攻势。

    程学启率领开字营在一线指挥战斗,在战场上还亲燃大炮,激励士气。大炮压制住太平军的攻势后,程学启又率部发起冲锋,打开营门与太平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太平军先后发起近十次冲锋,硬是没能前进一步。

    上海近在咫尺,李秀成却因为程学启只能望城兴叹。由于上海流行瘟疫,因此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疾病,加之天王洪秀全急招李秀成回援天京,无奈之下,李秀成决定撤离上海。然而在撤离之前,李秀成率领部队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要重创这支汉奸队伍。

    曾纪泽得知情报后迅速带领队伍前去支援。这是曾纪泽领导的淮军和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这也关系到曾纪泽的声威和淮军声誉。曾纪泽带领树字营和春字营亲自上阵,春字营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就撤退逃跑,而此时曾纪泽正坐在虹桥桥头督战。他看到张遇春也在往后撤退,于是就一把抓住张遇春对士兵下令说:“拿刀来,把这个临阵脱逃的狗将领头砍了!”

    张遇春见曾纪泽动了真格,只好硬着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