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

。大为高兴,史上的中国,只有向欧洲列强买武器的份。比如曾经向国外购买过飞机,当时是民国二年春。中国采纳总统府顾问、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白理索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北洋政府并利用借贷方式获得欧洲列强三十万银元的借款,并由财政部拨出其中的二十七万银元交由法人博乐,经他向法国高德隆飞机公司购得该厂的高德隆g-四型双翼教练机十二架,其中四十匹、五十匹及八十匹马力的各四架,以及修护厂里的维修器材和设备。现在中国的坦克可以出口德国,得到这么一大笔订单,坦克工业以后肯定会蓬勃发展。美国人也没办法说些什么。谁叫他们无法提供德国需要的产品呢。而中国却能。

    况且从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到欧洲,比美国要方便,中国产品的价格相对更低,更有竞争力,这也符合自由贸易的标准,当然,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谈自由贸易,多少显得有些可笑。不过这时的中国,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保证自身的利益。

    曾纪泽心想,德国人既然买了坦克,那么接下来英国人、法国人和俄国人也不会无动于衷,中国的军工业会从这次大战中获得飞跃。

    梁士诒一行在柏林获得一笔大的订单后,马不停蹄去了伦敦。伦敦当时处于一片雾霾当中,伸手不见五指。因为18世纪开始,英国借助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煤在燃烧时释放出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滚滚浓烟,成为了人们脑海中工业革命的象征,密密麻麻的烟囱不断排放着黑烟。

    也就是说,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高耸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在当时,伦敦的雾天一年可达七八十日,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呛人口鼻。

    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这和中国目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差不多。

    但是梁士诒一行在伦敦却受到了冷遇。英国陆军部根本没有意识到坦克的重要性,而且英国人认为自己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皇家海军,在大海战中能牢牢扼住德国人的咽喉,所以根本不想花巨资到中国买坦克。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极力游说国会,也没什么效果。梁士诒到了伦敦三天,英国政府只派出外交大臣格雷例行公事地和梁士诒见了一面。

    梁士诒给曾纪泽发电报,说:“伦敦雾霾严重,我身体不适,请求提前归国。”

    曾纪泽知道真相后,便让梁士诒先在欧洲游一个月,回电说:“我相信过不了一个月,英国政府就会主动来找你。”

    梁士诒也确信,坦克在欧洲战场,在堑壕战的威力将是很惊人的,如果英国人不买坦克,这场战争英国人就输定了。所以他便在欧洲各国游。

    当中国的坦克迅速出现在西线的战场时,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在佛兰德斯,德军马上进行了大反攻。当一百辆坦克轰隆隆开到英国的堑壕里,英军的伤亡令人十分吃惊。当苏格兰第二高地轻兵营被迫退出战场时,来比利时参战的1000多名精锐士兵中,只剩下30人。

    在伊普尔周围山嵴上,德军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胜利一个接着一个。战斗中,德军的炮火不断轰击山嵴上被英军和法军用来当做观察哨所的古老建筑,比利时古老的镇子逐渐被摧毁了。德军的坦克在村庄与森林之间穿梭,发射的榴散弹和高性能炸弹像下雨一样倾泻向每一个可能是目标的地点,在坦克的掩护下,德国步兵带着刺刀勇勐冲锋。英军、法军不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