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51章 魏国的大臣们(下)


    赵俨,字伯然,颍川名士。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朗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官渡之战时曾经写信给荀劝说给百姓减税,之后又化解了张辽、乐进和于禁三位大将之间的矛盾,成为都督护军。曹操征讨荆州时,派赵俨监领于禁、张辽、张、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关羽包围樊城时,赵俨随徐晃支援,帮助其出谋划策。

    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空等职。死后谥号穆侯。

    【裴潜】

    裴潜,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人。曾经避难荆州,认为刘表并非雄主,觉得刘备驻守险要,称霸一方。

    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晋封关内侯。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太尉军师、大司农、尚书令、光禄大夫,晋封清阳亭侯。死后追封太常,谥号贞侯。

    【崔林】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崔琰的从弟,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曹操平定冀州后,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

    【高柔】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他是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建安九年(204),高柔随高干一起归降曹操,并没有参与次年高干的叛乱,但曹操依然想杀他,然而高柔做事非常认真,曹操对其大为改观,遂辟他为丞相仓曹属。

    高柔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担任任廷尉,曾经劝阻曹丕处死鲍勋,曹睿处死公孙晃,都没有成功。

    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景元四年(263)卒,享年九十岁,谥元侯。高柔仕于曹操及曹氏五位皇帝,几乎横跨整个曹魏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的兴衰。

    【孙礼】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而欲独身搏虎,但明帝因担心孙礼有闪失而阻止了他;后来孙礼在芍陂与吴将全琮交战时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终于击退吴军。

    曹睿死前,将孙礼留给了曹爽,结果曹爽嫌他为人刚正将其发配在外,后来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而得罪曹爽,被罢官,不久因众人的请求而重新被起用。曹爽死后孙礼为司隶校尉,在所治理过的七郡五州之内皆有威信,不久被加为司空。嘉平二年(250),孙礼逝世,谥为景侯。

    【王观】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郡太守。后来魏明帝召王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太尉司马懿后来更请王观出任他的从事中郎,后先后转职尚书、河南尹和少府。

    明帝死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王观不畏曹爽权势,将其亲信张达免职。曹爽害怕王观的守法不阿,最终将王观调任太仆,以方便自己取利。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夺取朝廷大权,王观亦被任命为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