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3章 各地到上京,大姐和兄弟

    按照往年惯例,过了清明,端午未到,天下知州以上官员入京面圣,今年有所不同,凡是知州级别官员皆可入京,于是郊外驿站成了最为热闹的地方。

    澶州知州大人王启年激动了很久,除了科举考试那年在上京城逗留些时节,王启年对于上京城就的印象只停留在斑驳的城墙上面。

    看着日夜勤勉的儿子王志远,王启年更是欣慰,王志远立志要做前无古人的“文状元”和“武状元”,而且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在知道父亲要进京之后,王志远微微愣神,脸上露出些许期待和黯然的神色,恰巧不巧的被王启年捕捉到了,可是作为父亲的王启年并没有过多询问,随后几天时间内,王志远总是一欲说还休的表情,最后鼓足勇气,说道:“父亲,等到了上京城带我向……林婉儿……问好。”

    王启年恍然大悟,原来儿子的转变还有这么深一层的原因,回头想想,心中也了然,林婉儿是才女,这一点不足以让王志远动心,可是林婉儿极为真实而且活泼的性格在王志远眼中无疑是很出彩的,王志远的母亲是大家闺秀,秀外慧中,平日里所见女性的性格圆润无棱角,突然间出现了林婉儿这么一位妙人,动心也是很正常的。

    王志远记得第一次见林婉儿是在画舫船上,林思哲刁难林婉儿,林婉儿作了一首《如梦令》,当时自己就觉得林婉儿这人很特别。以后也有几次接触,林婉儿的一举一动都在王志远心里留下了烙印。

    一颗种子在王志远心中开始生根发芽,同时激励了自己。开始奋发图强,希望再次站在林婉儿面前的时候,自己已经焕然一新,不再是一种仰慕的角度,而是平视。

    王志远洋洋洒洒极为含蓄写了一封信,自己反复读了三遍,郑重其事交付给父亲王启年。一封信承载了少年的爱慕,不是多么浓烈,但是淡淡的如同春风。迎面而来,暖暖的,痒痒的。

    王启年将王志远的转变看在眼里,少年的情窦初开。纯粹之极。可是王启年却摇摇头。叹口气,私下将王志远写的信焚烧殆尽,同时决定舍弃儿子的嘱咐,不会代他向林婉儿问好。

    爱情是很好,可以激励人前进,给人动力,可是王启年也知道王志远和林婉儿之间隔着太多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王志远努力就能够消除的。观念、思想、看法、经历、阅历、生活和习惯,林婉儿和王志远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王启年知道即使天下只剩下一对男女,林婉儿也只会将王志远看作弟弟或者是一位小屁孩,而不会产生别样的情愫。这是王志远的悲哀,也是做父亲的替儿子悲哀,于是王启年一边答应王志远的要求,背后却决定出尔反尔,无形之中断绝儿子的念想。

    有时候,王启年觉得儿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如果儿子内心强大,以后的生活中会将林婉儿埋在心里,藏在脑海里,然后平淡的生活,如果王志远不够强大,只能在相思中浑浑噩噩,更可能的是找一位和林婉儿长相相似的姑娘,慰藉自己一辈子。

    除了王启年,澶州林家的老五林任重也决定随着知州大人一同入京,如今澶州的生意蒸蒸日上,林任重特意开了一家油店,而且用心经营,比之丝绸和书局的生意还用心。每日都回去油店逛一逛,亲自查看一下账单。

    林家已经超过韩家,成为了澶州第一大家,旁人说起澶州林家肯定指的是的林婉儿一家,而不是林普领一家。

    按照大姐林婉儿的吩咐,林任重并没有对林普领一家“赶尽杀绝”,始终给叔叔家的丝绸生意留着一线生机。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林任重一阵窝火,按照林任重的想法,直接将林普领家的绸缎庄收购下来,每月像可怜乞丐一般给林普领一些银两就好了,可是大姐不同意。

    林任重知道这是大姐慈悲心怀,不想太过挤兑叔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