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节 决胜制万骑【七】

识的愚昧蛮族,在屠刀的威胁下,想必洗起脑来,灌输注入汉家的文化和思想,应当极为方便。相比起对匈奴文化更加了解的匈奴贵族来,普通匈奴牧民只要措施得力,张狂有信心在十年以内,彻底将他们同化为汉家的民众。

    当然,想要实现同化这些异族的目标,需要很多不可缺少的条件。首先,张狂就必须找到一个人,一个熟悉南匈奴内情的人,一个拥有相当能力,并且对南匈奴贵族甚为痛恨的人。

    本来,对于寻找这样一个人才,张狂还打算花上一番手脚,慢慢的来找。不过,现实有时候比计划更加顺利。不用张狂去找,当张狂在匈奴王庭里小睡了一觉之后,人才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

    这个人才,姓郭,名缊1,本是上一任“护匈奴中郎将”的亲信,任“主薄”一职,对整个南匈奴与美稷县城的大小事务,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本来,如此一位俸禄达到六百石一级的汉室大吏,以张狂的官位和名望,是完全不可能招揽得到的。光从地位来讲,张狂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杂号校尉,在朝廷官员中的排位极为低下。到他手下做事,了不起混一个四百石,已经是顶了天了。

    不过,特殊情势下,许多事情需要特殊对待。

    郭缊的主薄之职,隶属上一任“护匈奴中郎将”,权势来自他的上司,本身并不算什么高位。当前任“护匈奴中郎将”还在的时候,郭缊自然是权重一时,在南匈奴王庭中挥斥方遒,旁若无人。就算是“羌渠单于”,也不敢在郭缊面前拿大。

    然而,不幸的是,早在大半年以前,前任“护匈奴中郎将”居然突发疾病,还没让人反应过来,便死于非命。

    前任“护匈奴中郎将”的病死,就像一场强烈的地震,彻底破坏了南匈奴的政治势态。

    南匈奴臣服于汉室达一百余年之久,暗中虽然对汉室有诸多腹诽之处,明面上却是极为老实。整个匈奴部落,就像一条被驯化的狼,忠实的执行主人交给它的看门任务。

    如果有什么匈奴子,胆敢惹得汉家不高兴。不用别人出面,光是“护匈奴中郎将”,便足以铲除那些胆敢冒犯大汉的匈奴子。毕竟,“护匈奴中郎将”下辖的两千精锐边军骑兵,可不是吃干饭的。

    怀之以恩,刑之以威,向来便是大汉对待四方蛮夷的基本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得好,便能为大汉四方的边陲增添几分安稳。

    但是,近年以来,大汉进入多事之秋。先是国内的一场黄巾大起义,对大汉国内部,造成了极大破坏,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紧接着,西凉的羌人叛乱,迫使汉室派出了最精锐的军队和最著名的将领,与叛乱羌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这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平定的羌乱,不但枯竭了大汉的财富,也抽干了大汉的兵员。本来在“护匈奴中郎将”名下常设的两千精锐骑兵,几年来陆续被抽调,在一年前,已经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没有了兵力的威慑,外加上在美稷王庭说话,堪称一言九鼎的“护匈奴中郎将”,突然病逝。这样一来,在汉室指派新的“护匈奴中郎将”上任之前,汉室对南匈奴政治的影响力,骤然降到了最低点。

    而没有汉室的保护和支持,又将亲信部队派出去,帮助汉室平定叛乱的“羌渠单于”,被南匈奴的贵族们变成一个悲剧,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被动卷入了南匈奴政治格局变动的郭缊,在这次变乱中,遭受了无妄之灾。对于位高权重,秩比二干石的“护匈奴中郎将”,匈奴子是敬畏有加。但对于一个不过秩六百石的主薄,匈奴贵族还不会太过在意。

    在前任“羌渠单于”被杀之后,一些原来受过郭缊责罚的南匈奴贵族,自然就将郭缊关押起来。若不是忌惮郭缊的汉室正式大吏的身份,他坟头的青草,怕是也该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