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四章 下定主意的李四宝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阳历1901年10月6日)。

    陕西巡抚岑春煊以下众陕西文武百官跪拜在地上,恭候慈禧及光绪两人上了八抬大轿随后三千多辆大车财物随行。

    在所谓满清精锐的保护下,慈禧耀武扬威的离开了西安,所摆的场面较入陕时更甚。据吴永的《庚子西狩谈从》记载:。“沿途千官车马、万乘旌旗,气象极为严肃,较来时光景,当然大不相同。”

    不管怎么样,慈禧还是离开西安了。慈禧走了,陕西少了一座大神,精锐军队也走的差不多了,现在陕西也就剩下一些绿营兵和八旗军而已,这对于李天倚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到安塞县。

    “枪举平,不就是一块两斤左右的石头嘛?举平,举平。”李天倚对着对面十三个人大声吼道。

    在他大吼后,众人的枪再一次的举的水平。

    李天倚满意的笑了笑,走到一旁做了下来,拿起小茶几上的倒满水的大碗,喝了一口。

    “李先生,李先生……”李天倚听见有人在叫他,扭过头一看,确实刘三爷疾步跑来。

    “怎么了,三爷?”李天倚待刘三爷快跑到自己身旁时,便不解的问道。

    “李先生,大事不妙啊。”刘三爷站到李天倚身旁,扶着膝盖大喘了几口气有端起茶几上李天倚的茶碗,猛灌了几口水,擦了擦嘴唇边的水迹。

    待刘三爷的喘气声平息下来,李天倚急忙问道:“怎么了,三爷,什么事情大事不妙啊?”

    “我上午在赵家堡附近晃悠,突然发现一大队官军进入赵家堡。”刘三爷回道。

    “什么,一大队?”李天倚大吃一惊,猛的站起来道,“大概有多少人?”

    “我略微的数了下,足足有三百人。”刘三爷表情是否能严肃的答道。

    “三百人,”李天倚表情瞬间变的严肃起来,来回走了几步,轻抚下巴,继续问道,“他们的武器装备怎么样?”

    “有点怪,”刘三爷想了想,还是回达道,“洋枪到是没看见,基本都是大刀长矛。”

    安塞县的绿营这么悲惨,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是大刀长矛一类的冷兵器?李天倚不由的笑了,冷兵器好啊,只要绿营兵杀过来,定要叫他们瞧瞧什么才是热武器时代的战争。

    “我们的知县赵大老爷这是对他的兄弟好的不得了啊,”李天倚笑道,“为了他这个兄弟的安危,居然派了三百绿营兵过来保护他。恐怕整个安塞县也就四百多一点的绿营兵吧,他也不怕安塞县的安危?”

    “我也不知道。”刘三爷两手一摆。

    “大壮。”李天倚突然喊道。

    “到,”李大壮应了一声,收起枪,快步跑到李天倚声旁敬了个礼道,“先生,有何吩咐?”

    “你找个机会,去见见你的堂兄弟,看能不能把他请过来。”李天倚说道。

    “是。”李大壮精灵个礼又去练习平举枪了。

    *************************************************

    半夜,一个黑影敲响了刘三爷家的门。很快,门便开了,那黑影瞬间闪了进去,赫然便是李大壮的堂弟李四宝。

    说实在的,李四宝心中十分纠结,他本不想来的,本来双方的实力就十分悬殊,赵家堡有两百五十人的洋枪护卫队,还有两挺赛电枪,现在三少爷又带了三百的官军过来,赵家堡可用之兵便达到了五百五十人。而李天倚他们满打满算也就十五杆洋枪,双方的实力已经不是用悬殊可以来比较的了。李天倚他们十几个人想要打下赵家堡,简直就是用鸡蛋去碰石头,这石头还是跟珠穆朗玛峰一样的巨大。当然凭李四宝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