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章 林业

子、苹果、大枣、核桃数量还是非常多。林场的工人从山里背下来一篓篓的果实,堆满了林场的分拣和包装车间。其中还有一些看起来绝对不能食用的坚果。比如橡子,松子,冬青子等等。

    数量之庞大,种类之繁多,让这些专家瞠目结舌。

    而这还是取二留三的结果。林场的人说,森林里还有很多鸟类和动物需要这些果实越冬。所以取二留三是规矩,当然,人类是取走了最好的。

    林场除了这些果实以外,还有各种菌类,蛋类,肉食类。一个林场的规模非常大。林场的工人分工也很细。从管理山林到采摘,到分拣,包装都有,林场有专门的铁路,有货场和车站。

    “这些还是以山林的产出为主,人工引进的挂果很少。比如这柿子,现在只能用来制果糖,果核太大了。当然果核也有用处。我们在管理山林的时候,会采用嫁接的办法进行改良。过几年会好很多。”

    “森林的管理可不仅是利用。”丽质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林场的场长笑着说:“先生,这几年我们引入了一些国外的树种,比如这松子,本地松子没有这么大。我们不会忘了森林的本身的特性和进化。陕西的森林才刚刚开始,谈不上森林,单讲树冠的层级,就很少。都是次生林和大规模的人造林。因为大树很少。我们能够采集这么多果实,就是因为他们太矮了。”

    “北方与南方不同,这些树木生长时间要短几个月,而且生长慢。但是反而挂果还要早些。果实的品质也不错。当然这几年情况还是有些细微的变化。随着林下植物的增多,土壤肥力和墒情变好。树木的生长在加快。再就是大面积的森林导致蒸腾量变大。陕西雨量在增加。树木生长快,树冠层级结构就会增加。当然我们的采摘难度就变大了。”

    张春点头道:“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不然你们会吃苦头的。现在的森林还不叫森林,只不过叫树林。你们现在的产出不算多,而是少。这么厚的森林和这么厚的森林,产出是决然不同的。”

    张春用手比试了一下森林树冠的厚度。

    林场也采用了沼气发电,他们处理果实后的很多残渣都进了沼气池,由于树林的恢复,一些山间,沟底的农田居然种起了水稻。水是从黄河里抽到沟渠,然后流过来的。一个工人正在把树林里的喷灌管道拆下来,因为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而且冬天要到了,管道会结冰。

    “林场的工人不少。”孙传芳问。

    “不少,今年林业工会会从农业工会里分离出来,能占原来农业工会的三成左右。”

    吴佩孚惊讶地道:“这么多人?”

    林场场长笑了:“因为我们管的国土面积大啊。所有的山,所有的道路两侧,我们都管了。我们从人均管理国土面积来说,那人数一点都不多。”

    “分出这么多人,粮食够吃吗?”

    吴佩孚问的是张春。

    张春笑道:“林场自己也有农田,而且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淀粉、肉食,以及水果和干果。现在老百姓的膳食结构,主粮占的比例再减少。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陕西刚刚摆脱粮食进口。甘肃、绥远包括阴山和阿尔泰地区都需要补贴粮食。好在这几年我们进口了大量的低价粮食。才能够支撑。”

    张春说的支撑,是陆续往这些地区的移民。两年下来,这一地区的移民已经达到了两百多万。湖北的移民已经不多了,因为湖北的人口不能再少了。移民中四川河南湖南居多。江西人口本身也不太多。

    陕西的人口也在增加,现在陕西的地盘包括了绥远在黄河以南的地区以及整个宁夏。从九百多万人口猛增到了一千四百万人口。而这些增加的人在1831年几乎都是靠粮食输入。直到1932年夏粮收获才打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