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章 左手举着刀,右手提着米(下)

一些体己话。

    时间就在两人的耳鬓厮磨中悄悄流逝,当巧儿把午饭端进来的时候,朱常浩才意识到,自己今天竟然和刘紫莲交谈了这么长时间。

    两人在饭桌上吃着爽口的小菜,巧儿也一样,只不过在下方的小桌上,这丫头吃上几口就会偷看一眼朱常浩。

    朱常浩明白,这是昨晚的后遗症。

    饭菜适量,刘紫莲顾忌食不言的古训,说话很少,朱常浩下来还要去巡视灾民,所以,吃饭的速度很快。半个时辰后,就在朱常浩剔牙的时候,对巧儿说道,“巧丫头,你让裁缝房制作九面红色的条幅,宽六尺,长一丈,上面绣上‘天地不仁,皇家有情,大明瑞王,赈灾救民’,本王明天要用!”

    “好的,奴婢马上就对裁缝房说去”,巧儿红着脸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急急忙忙地说道。

    午时到来,王怀珍急急忙忙地回府,接朱常浩去城外巡视粥棚的搭建和灾民的安置。

    就在王怀珍请朱常浩上桥的时候,朱常浩却拒绝道,“本王今天要亲自到街面上走一走,轿子就不坐了。”

    王怀珍本来还想说安全,暴晒之类的话,看见王爷这样坚决,也就罢了嘴,不过,王府里面的供奉的江湖好手,精悍的亲卫,都被他叫来,拱卫王爷。

    朱常浩对王妃和折忠信说了一声吼,就出府了。

    二十八名亲卫保护着朱常浩朝东门走去,而街面上,王府标志的牛车上,大量的米包,正押送着朝东门,西门,南门走去。

    周围的市民们,看见米袋,脸上逸散着一股贪婪的**,但一看到王府亲兵雪亮的长矛和绣春刀,只好哀叹一声。

    大家纷纷向朱常浩行礼,朱常浩也含笑免礼。当经过孝子坊和贞节牌坊的时候,看见知府衙门里面,人也是进进出出,一拍忙碌景象。

    朱常浩着王怀珍上前询问一下,知府大人是不是还在衙门。结果里面的坐班师爷说道,“知府大人已经到城外安抚灾民去了”。

    朱常浩听罢,朝东门走去。

    东门口外,三义庙附近,一个用竹子,泥巴筑成粥棚已经建起来了,朱常浩进去一看,里面支了九口六尺的大锅。

    热腾腾的米香味已经从锅里逸散出来,周围的灾民都一拥而前,等着开饭。

    朱常浩觉的很不满意,王府的这些施粥的人,明显就是敷衍了事,认为只要这些灾民不冲进粥棚,管外面的灾民是否被挤死踩死。

    王怀珍注意到王爷皱起的眉头,心里明白了,赶紧让维持秩序的亲卫去将这些灾民疏拢一下,最起码排队吧!

    王怀珍悄悄地对亲兵的一个百总说了声,百总点了点头,立即就让亲卫行动起来,王府的文案也对这些灾民们说道,注意秩序,不要拥挤,听从官兵安排,否则,杀无赦。

    亲卫们要大家有序排队的时候,一群从榆林府逃荒的精壮汉子们不愿意了,特别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泼皮、痞子般的年轻人,一脚将一名拿着破碗的小女孩踏倒在地,朱常浩看在眼里,对后面的一名亲卫说了声,“乱世须用重典,将最前面的那个痞子给本王揪出来,待本王说过几句话之后,砍了”。

    就在痞子挤眉弄眼地看着地上女孩哭泣不止的时候,突然被一名官兵一把拽了出来,不过却没有立即砍头,他在等王爷说话。

    朱常浩说道,“诸位父老乡亲静一静,灾荒年月,本王添为大明瑞王,今日散粮救灾,接下来还要安顿各位父老乡亲,但前提是乡亲们要听本王和知府的安排,如有恃强凌弱,寻衅滋事的,直接砍了,到时候不要怪本王心狠手辣,大家须知,乱世必用重典啊。”

    灾民们一听是王爷,赶紧都跪了下来,大呼“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乡亲们不要跪了,大家快起来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