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六章 尼玛,这是新隆中对啊(上)

果不大,毕竟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起码在朱常浩的眼里认为是未成年人。

    可刘紫莲已经二十四岁了,在十七世纪都已经算得上半老徐娘了,而且,平常也没有什么运动过,坐一天马车,身体酸痛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夜晚的炊烟在中牟的黄河河滩上升起,在一处避风湾,行军了一天的亲卫们都吃饭,篝火的火光,映亮了红红色天空。

    朱常浩看着大家吃饭烤火,喝上两口御寒的烧酒,打击围着朱常浩坐下来。

    此情此景,士兵,篝火,河滩,寒风,树林里光秃秃的杨树,柳树。

    黄河水淌过,朱常浩说道,“我的弟兄们,今天我们就宿营子啊这里了,本王不想和大家说别的,就唱一首歌谣,弟兄们想不想听?”

    “想,想!”

    “那好,本王就唱了。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小伙子拿起刀奔赴边疆,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噩耗声传来在那个午后,心上人战死在远方沙场。她默默来到那片白桦林……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长长的路呀就要到尽头,那姑娘已经是白发苍苍。她时常听他在枕边呼唤……我来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桦林”。

    朱常浩唱完,亲卫里面好多没有老婆的都想起了自己家乡的姑娘,什么二丫啊,虎妞啊,美娃之类的。有老婆的,想到自己虽然在跟着王爷转战南北,奔赴千里,可是让家里的大人娃娃有吃的,有穿的,心里也暖烘烘的,就像王爷刚才唱的,‘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朱常浩唱完了这首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曲,但歌曲引起了好多亲卫们的共鸣,从灵魂深处,对亲卫们的灵魂进行了洗涤和升华。

    而刘紫莲和布木布泰悄悄地拿出小刀,悄悄地来到两棵白杨树下,刻下了刘紫莲、朱常浩。大玉儿,朱常浩。

    她俩的小动作朱常浩看在眼里,为了防止有人将这两棵树砍去,朱常浩连夜让人在树下用刻石,上书“大明瑞王刻书记事”。

    接下来亲卫们开始用各地的方言唱歌,说书了,南腔北调,阴阳怪气的,总之气氛很欢闹。

    一夜无话。

    第二天开拔,走的时候,朱常浩又让人将刻石往深里加固了一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常浩既没有剿匪,也没有执法,除暴安良,而是一本心思当地赶路。

    走过了开封府,兰考,宁陵,商丘,夏邑,最后到了永城县。

    朱常浩将亲卫驻扎在城外以后,在十几名亲卫的陪同下,携带着女眷到县城里面转悠起来。

    永城县府,虽然是河南的一个县城,不过,这个县城和河南其他县城不一样。

    这个县城是河南省最东部的城市,位于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交界处,有江南水乡的特点。

    在这个县城里,朱常浩觉得她们说基本上是安徽话,虽然它属于德州府管辖。

    朱常浩在城里吃了牛肉水煎包,胡辣汤和一点羊肉后,就找到当地的瑞王府商号,让他们带路,去找宋铁嘴。

    因为宋献策断命测字,钢嘴铜牙,断人吉凶,当地人将他称为宋铁嘴。

    朱常浩到了宋献策的宅子前,敲了敲门,一个小徒出来说道,“几位贵客稍等,师傅正在睡觉,请到厢房用茶。”

    朱常浩觉得,既然是找人才来的,那就忍忍吧,等他苏醒了再说。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