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朱常浩的脸笑肿了

惯,他认为,“与其虐待他们,导致他们消极干活,挨饿怠工,还不如让他们吃饱,积极劳动”。

    现在,管理柳树坪铁矿矿监,还给了这些人一个盼头,挖一背篓矿砂,就给一文钱。

    如果每天超过三十背篓后,每一次就给二文钱。

    根据矿监的统计,这一天,一个人最多也就是五十背篼左右,最多就是一百文。

    一天一百文,那十天才是一千文。但如果每天都背五十多背篓,坚持不了十天,那人就废了。

    这就像一个男的,干“那事情”上瘾了,夜夜笙歌,毫不节欲,那干不了十天半个月,绝对精尽而亡,脱阳而死。所以,《内经》里面就有,适龄男子,三十六个时辰,肾阳方可精满。

    这二百一十六人,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决定自己生命前途未来,还有捏有自己把柄的瑞王朱常浩。

    二百一十六人齐刷刷地停下碗筷,默默不语。

    甚至连给朱常浩下跪问好都忘了,还是师爷精明,惊愕了半晌之后,突然放下碗,老泪纵横,跪下说道,“王爷千岁,求王爷赦免了我们把,把我们的借款签押文书还给我们,我们知道错了,真的错了……”

    师爷的磕头求饶,也惊醒了好多还在惊愕的皂吏,他们磕头如捣蒜,不断地说道,“王爷,求求你了,我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妻子孩儿,不知道他们咋样啊,求王爷放我们回去啊。”

    “那你今年多大了了?”

    “回王爷,小的今年双十年龄。”

    “哦,那你父母是六十岁的时候生的你吗?”

    “额……王爷饶命啊!”

    “饶命不饶命的就不说了,我知道你是思乡心切,这样吧,本王决定,只要你们干满三年,本王就放你们回家,到时候,连你们的借款签押文书也还给你们。”

    “谢王爷,谢王爷…”

    看完这些矿工,朱常浩看了一下炼铁的地方,心一下子就寒了,什么炼铁的,就是几个铁匠炉子,土灶坩埚,每天炼出的生铁,也就三百多斤,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朱常浩很希望徐光启和王徵来帮忙,毕竟在大明晚期,科学界有两个巨匠,人们都称他们为“南徐北王”,南徐就是徐光启,北王就是王徵。

    看完这些矿砂,朱常浩直接乘船从嘉陵江往回走,然后在两河口弃舟登岸,快马疾奔,最后就到汉江,在经过安民大营的时候,装了十几船手雷,顺流朝安康行去。

    八百亲卫,在朱常浩的带领下,现在已经不晕船了,可以说成了海军陆战队的雏形了。

    海陆并进,陆地骑马,水里行船,这就是两栖战斗队员啊。

    千里之外的孙传庭和俞开义他们,已经到了白河县。

    在白河县的黄龙滩上,这里有朱常浩安置的白河巡检司,现在巡检就是那个连长,赵元义,副连长边山虎,军法处长王灿。

    过去一个连人,在吸收了黄龙滩上躲难的苦命人,还有周边所有的一些穷苦人,都加入了白河巡检司。

    现在这个巡检司,已经有三千人了,按照朱常浩的军队编制,这已经是一个旅的规模了。

    孙传庭看到自己当初带的这些安民队员,已经都有三千人,想到自己带的青龙军,现在才一千五百人。

    心里有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就在五人和白河巡检司的这个赵元义三人聊天的时候,他请求给他们拨点粮食。

    由于朱常浩的命令,汇合后,一切都要听孙传庭的,这拨粮食的事情,还需要他来拍板。

    孙传庭一想,“这巡检司虽然是归王府直属管理,不过,这三千多人,确实也不够吃啊,既然有五百多万斤粮食,那就给十万斤粮食,绝对可以挨到小麦收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