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五章 四人风评,众人皆惊



    当时任洞主的是著名学者舒曰敬。

    这舒曰敬,字元直,号碣石,南昌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奉于桑梓讲学。

    万历四十七年,宋应星弟兄和舅父甘吉阴进京会试,但二兄弟仍未及第,但他们以为第三次可以成功。

    天启三年,宋应星弟兄第三次进京会试失败。

    去年,也就是天启七年,宋应星弟兄第四次进京会试失败。现在宋应星已经四十有一,过了不惑之年了,现在,在洪都府写一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从先秦到我们大明,两千多年来的第一本格物致知之书,据王爷说,这本书现在已经命名为《天工开物》,不说别的,从这书名上来看,就底蕴不浅啊,这《天工开物》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前一成语的意思是说,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技艺,可以生产出胜过天然形成的精美物品;后一成语的意思是说,如果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就能办成事情.那么,这两句话合并后,总的精神又是什么呢?它就是:只要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辛勤劳动,就能生产制造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其精美的程度胜过天然。”

    刘正说道这里就不言了,朱常浩觉得自己还是要插一句,“各位,你们都是本王的左膀右臂,兄弟手足,这里本王再点一下宋应星。

    他一介考生,六试不第,后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遂不再应试,曾旅游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实地考察,注重实学,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珠、和阗采玉。

    他的这种放下身段亲自到田园地头,作坊矿洞去探查,值得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习啊,而且,洪都府哪里传言,宋应星对辽东那个野猪皮很是反感,每次听到这些建奴犯边,他生气地就连笔都给撅了!这是一位对我们大明帝国非常热爱的爱国者啊,本王对他十分钦佩和推崇,到时候来了,我们军器监和科技学堂就有了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了,我大明的军力和本王以前说过的制造业,那绝对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朱常浩说完了,老道已经等不及了,他对刘正催道,“赶紧说说那个孙元化和瞿(qv)式耜(si)吧。”

    刘正听到老道这样说,看了一脸笑意盈盈的朱常浩,对大家说道,“这孙元化,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三人。

    父亲孙继统,致力于诗作,不愿为官,后迁居嘉定。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孙元化出生在嘉定县高桥何家弄,后迁居嘉定县城。他”天资异敏,好奇略”,(光绪《嘉定县志·人物》)曾到上海县徐光启学馆受业。(程嘉燧《寿怀西徐翁序》)明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未能考中进士,遂放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

    孙元化因恩师徐光启接触到西洋教士和西学。在徐光启入教后,他确认天主教能”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后,于天启元年(1621)在北京受洗入教,即邀请洋教士到家乡嘉定开教,遂使嘉定成为中国天主教活动中心之一。

    天启二年(1622),辽省防务吃紧,孙元化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受到朝廷的重视。兵部尚书孙承宗出任蓟辽经略,用孙元化筑台制炮主张,筑宁远城,孙主其事。(《明史·孙承宗传》)后经侯震旸保荐从军辽东,协同袁崇焕驻守宁远,对袁崇焕等帮助极大,袁崇焕誉为识慧两精。次年,孙助袁崇焕守宁远,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六万大军号称二十万万猛攻宁远,明军城头共布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