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是一十八章 皇家学堂开,边关风云起

后,学子带着家属求学,他们的老婆就可以进入纺织厂,挣点银两,贴补家用,而且,还可以将村寨里面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为以后的土地兼并,或者是土地矛盾提供可挪移的空间。

    再说,让一些女人有工作干,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

    在明代,虽然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但是,人闲了就会出问题,女人也一样。特别是一些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的虎狼年纪的女人,家里的男人经常在外求学,每五天才回家一次,她们那需要的心灵需要谁来灌溉?半夜醒来,伸出的双手触摸到的是冰凉的床单,特别是是那种蚀骨噬髓般的渴求,谁可以来安慰?

    这不,就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水性杨花”,朱常浩的纺织厂解决偷汉子的这个问题。这些学子们的老婆来到汉中,白天这些女人肯定不能休息,那就是要辛苦劳累。晚上,虽然丈夫没有在身边,但是,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就会呼呼大睡,谁还有心思去‘饱暖思淫.欲’呢?

    六月二十八日,就在汉中城外,东北方位。从张家沟到老道寺这稀疏的村寨上,近三十里的地域上,树立起来了七座庄子,每做庄子其实就是一座皇家学堂。

    现在从京师允许创立皇家学堂的圣旨还没有下来,但朱常浩已经决定先上船,后买票了,先将学堂办立起来,在慢慢朝京师请旨,使其名正言顺。

    按照离王府距离的远近,学堂从东往西,以此分布为大明皇家大学,大明皇家陆军大学,大明皇家海军大学,大明皇家空军大学,大明皇家科技大学,也就是格物致知学堂,还有大明皇家律法大学,大明皇家医科大学。

    这七所大学的建立,其实是为了弥补朱常浩心中的那个“皇家”字号大学梦。

    想到从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嬴政为始皇帝以来,到现在大明都近二千了,怎么就没有“皇家”字号命名的学堂的,先秦时期,还有个稷下学宫,后面出现了太学,这也不错。

    但最后名曰“国子监”,朱常浩明白,这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可惜,八股取士以来,朱常浩对其可以曲解为“国家学子的监牢”,可不是吗?

    这里面的好多人,都是只会之乎者也,清谈误国,只会从上古先贤的字句里面找句子,找对答,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禁锢了他们想象和推理的天地,可不就是一个监牢吗?

    这七所皇家大学的招生管理工作,本来是礼部负责的,按照大明六部之一,礼部的权责为: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说白了就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

    按照朱常浩的考虑,这礼部尚书是徐光启,但现在据徐光启的离开,还不是时候。徐光启现在为詹事府少詹事,没有工作可做,但仍然忠心耿耿,这事情,就要交到周延儒的身上。通过王府的鹰眼特工,让周延儒认为,现在徐光启已经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之时,周就会像发疯的野狗一样,疯狂地撕咬自己对头,从而逼迫徐光启离开。

    再加上京师里面,瑞王府的游说之人,对徐光启进行诱导,特别是科技,还有信仰。徐光启信奉的是天主教,朱常浩决定,在汉中建立一个天主教堂,让欧罗巴的传教士到这教堂来,他们一定会带来十七世纪欧洲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促进本地科学文化的开启。

    对于传教,朱常浩根本不担心,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信奉的就是本土道教,西传而来的佛教,再说儒家的经典《论语》有记载: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