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一章 欲哭无泪的索尼和鳌拜

主攻,开始朝君山猛扑过去。

    君山水域的这些水寇,在这七八年的的水上生涯中,也不是没和官军交过手。三年前,就和岳阳的巡检司干了一仗,结果巡检司大败而归,后来,朝廷疲软,水师银饷乏力,后继不足,就更加没人来打理这君山的水寇了。

    这三年来,这伙水寇更加放肆,简直目中无人,对官军更是鄙视不已。这一次,邓如蛟朝岛上杀来的时候,杨十三还轻蔑地笑道,“就那草包水师,夯货官军,这一次,弟兄们就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凯旋回来后,给大家摆酒分银子,哈哈哈哈!”

    “首领请放心,我等兄弟,一定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到时候,请首领给我们酒水管够啊”,一个小头目表功般地说道。

    “弟兄们放心,我杨十三一定说道做到,到时候,一醉方休。”

    铜号声已经吹响,那边的喊杀声也零星地喊起来了。

    当鸟弓,大刀,长矛,朝水师战队冲来的时候。水师官兵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前面的火枪手已经成五段排列,就等待着收割生命时刻的到来。

    惨烈的一幕出现了,三千多人的水寇,在死了一千多人之后,已经都溃散了。

    只是在火枪手三十米远的地方,除了流血死亡的之外,剩下的就是还在拼命挣扎。

    指挥官直接一句话,“留一个营来补刀吧,其他人随各营营长,去追击剩下的水寇吧,不降者,杀无赦。”

    众兵丁立即答道,“是”

    三五分钟的时间,四千五百动人已经朝君山各地奔赴而去,水盗们直接是追亡逐北,到处都是脚步声,还有最后一刻的惨叫声。

    两个多时辰,已经将君山岛上全部搜索一边。

    当邓如蛟全身戎装地坐在杨十三的椅子上,听着水师各部的汇报的时候,心里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自己是胜利了,毕竟杨十三还有一众大小头目都被逮住了。

    同时,在邓如蛟的心里,像杨十三这样的水寇巨盗,那最好在州府县城的刑场上进行公决,以示后人。

    后来,杨十三一众交代完了之后,三天后,就在岳阳城外的码头上,君山水寇,大小头目三十二口,全部斩于码头,自此,洞庭湖水域恢复了平安。

    就在战事结束的第二天,当地水边的一位亭长,看起来还是读过书的,特地带领乡亲,给水师官兵们箪食壶浆,慰问他们。

    邓如蛟接待了这位亭长,期间,亭长还给他们讲述了君山的历史和神奇。

    亭长说道,“将军,这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

    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上古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

    唐朝时期:这君山有三十六个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在只剩下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房社物什。

    十七年前,岳阳知府在这里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说着,亭长还指着前面那几处有些破旧的房子说道。

    邓如蛟朝那边看去,果然如此。

    其实,历史上,君山是由七十二峰组成,峰峰灵秀,“烟波不动景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这灵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传说,更引人遐想。弃舟登山,可先谒“舜帝二妃之墓。”

    墓两边的石刻对联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这“泪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寻夫来到洞府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