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中)

中正的心意已经透1u出来,而王韶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王中正有心于边事,王韶老于世故,王中正只多问了两句,他就看了出来,又从韩冈那里确认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很想把王中正这位大貂珰拉进来,不仅为了更好的得到天子的支持,更是为了对抗高遵裕。

    王韶一直都希望有一个能在天子面前说上话的助力,高遵裕是太后亲叔,天子舅公,当然可以算得上。但高遵裕这个人本身的xing格,却是贪功过甚,让王韶心中忌惮。说不准那天他的位置就给高遵裕给挤掉了。

    所以王中正一来,王韶就盯上了他。为了与天子联系得更紧密,王韶不介意把一个支持开边之策的宦官拉来当监军。以宦官为监军,唐宋皆有。如走马承受一职,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地方上的事务。而在地方上领兵、修河的宦官为数也不少。

    此时的士大夫,对阉人极端歧视,有事无事就要敲打他们一番。但对阉人参与到政事军事中来,却是习以为常,需要时说上几句,不需要时就任凭阉人在地方上领兵任官。而韩冈却正好相反,他不歧视阉人,却不习惯阉宦参与国政。

    故而韩冈对王韶的想法不置可否,在心底里,还是反对居多。在他想来,王中正可不一定会与着王韶一条心,说不准会跟高遵裕打成一片,而且王中正本人的品行也成问题。只是他心里的想法并不打算说出来,因为对高遵裕,韩冈心中也有所顾忌。两害相权,也难说孰重孰轻。

    陪了王中正用过晚饭,送了他去休息。王韶拉着韩冈和王厚又站到沙盘旁。他想听听韩冈的意见。

    “欲昆,你觉得两堡如此布置是否妥当?”

    “如果钱粮和人手足够的话,能造得更大一点就好了。”这是韩冈的回答。

    韩冈对军寨建筑其实并不了解,他只知道城墙越高越厚,里面存放的粮秣军械越多,这城寨就越是难以攻克。但他更清楚,修造任何工程,第一个要考虑的都是预算问题,接下来则是人手问题,至于建造成什么模样,都是要受这两条左右。

    “哪来的多余钱粮?过五百步的寨子是不用想了!若是钱粮足够,直接渭源堡扩建成千步城不是更好?!何必nong什么犄角之势,在对岸再造一座堡?古渭寨、甘谷城都没有,还不是安安生生的。”

    韩冈的话,引爆了王韶藏在心底的炸弹,他拍着沙盘边上,大声骂道:“政事堂也是好笑,我跟他们要钱修城,他们倒好,让二哥带回两百份空白度牒来。也不想想这里是秦州,不是京城,有几人会拿两三百贯来买一张度牒的?!还说是值五万贯,要能卖出一半价钱,我都要烧香念佛了!”

    王韶的抱怨自有其道理。

    因为有一张度牒,可以免人丁税,可以不用路引过所就能游走天下,想nong一张来护身的商人数不胜数。而且有的富户要保子嗣平安,也需要一张度牒来剃度一个替身。

    所以度牒就相当于有价证券,能卖上不低的价钱。有时候,地方上有灾荒,朝中拿不出钱来救济,就下度牒充当灾款。另一方面,真正吃斋念佛的僧侣,却有许多因为买不起一张度牒来剃度,而只能终身当个沙弥。

    不过度牒的价格就跟有价证券一样,有着bo动xing。有时高有时低,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如京城、江南这些富庶之处,往往能卖高价,两百贯、三百贯都卖过。但在秦州,王韶刚刚让人问过价,一开始报得是一百二十贯一份,但当听说了王韶手上有两百份度牒,啪,当即就跌倒九十。

    政事堂下两百张度牒当作五万贯来拨款,但实际上却只能卖出不到两万贯,这让王韶如何不气?这种东西,还不好找人硬摊派,只能一张张卖出去。

    王韶骂了一阵,也就停了。事已至此,也只能向朝中将此事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