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章 临乱心难齐(五)

   话说回来,只要对政治稍有了解的,都不会有着太过天真的想法。临阵换将乃是大忌,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除非天子身上承担的压力实在太大,否则自家岳父的相位当是能拖到大灾之后,处理完一切手尾,然后让王安石他自己主动辞官,以保护他的颜面。

    只是……韩冈回头看着楼外的青天白日,这一点还要看老天爷帮不帮忙了。

    ………………

    在厅men处目送都水丞侯叔献离开,王安石回到座位上,双手按着额头,脑中隐隐的作痛。

    前日他与儿子所商议的,要在汴河破冰,以便在冬日运输粮食进京。侯叔献这位朝中屈一指的水利专家,给出了他的意见。与黄河接口处的河口可以开,一旦汴河中有了流水,冰层就会变薄。再用xiao脚船数十艘,船头安装巨碓,用来敲砸冰层,开出一条水道来。但也要做好纲船损毁的准备,流冰伤船是肯定的。

    王安石一时难以决断,用巨碓在河上碎冰,这个明过去从来没有用过,究竟有没有成效确难以知晓。要是出了差错,被人耻笑倒也罢了,误了大事才是让他头疼的关键。

    “就算是net夏纲运,纲船也没有少毁损过,损失大一点,也能承受得起。”王雱则是全力支持侯叔献的方案,他送了侯叔献出men后回来,就对王安石道:“只要有粮食在冬时进京,就能让囤积居奇的奸商们血本无归。不要太多,十几二十万石就绰绰有余。三月到十月,单单是纲运就能运送六百万石,加上民间的运输,更是不止这个数目。难道眼下区区二十万石还做不到?”

    如今京中粮价飞涨,其实有许多是因为恐慌情绪在,但是京城内外几个大粮仓中的存粮,就过百万石,而诸多粮商手中的粮食、富户囤积的数目,加起来足够东京城半年食用。只要能安定下民心,粮价能应声而落。

    关键就是在民心上。

    想当初,陕西传言废铁钱。市面上铁钱顿时无人肯收,而铜钱币值飞涨。时任陕西安抚使的文彦博,从家中拿出百匹绸缎让人出去贩卖,声明只收铁钱,不要铜钱。见到文彦博支持铁钱的举动,民心立刻就安定下来,铁钱在陕西也重新恢复了流通。

    王安石和王雱明白,只要汴河畅通,能运来江南的粮食,京城粮价随即便可安定下来。

    而且并不需要从江南运粮。明年开net后就要北运的粮食,现在主要囤积在泗州。大约五十万石上下。更近一点的宿州,控制在六路运司手上的也有二十万石的存粮。而且泗州、宿州之间冬季虽然会结冰,但冰层往往不厚,加上又有淮河来水的补充,水位稳定,不至于伤到纲船。

    只是宿州再往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过了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后,接下来的三百里,通往黄河的河口关闭,渠中水量不足,同时因为水流静止,比自然河流要容易结冰得多。不但要开河口来放水进汴河,同时还要凿去河中厚达尺许的冰层,这样才能保证通航。

    这就是王安石所要面对的问题。宿州到东京总计六百里,其中后半段的三百里的河冰要靠侯叔献的明来处理,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行。

    但该做的还是要做。王安石知道,只要几场大雪下来,旱情缓解,什么事都不会再有。可做事不能靠老天,如果旱情继续下去,就必须保住京城的稳定,汴河水道必须打通!

    王安石是坐言起行之人,如此急务,当夜便写了奏章,第二天就递到了赵顼的案头上。在崇政殿中,经过了一番争辩,王安石得到了赵顼的肯,冬日开启汴口,同时破冰通航。

    议事结束后,因为争论耽搁了时间,王安石没有留下奏对,随着其他辅臣们一齐而出。往着政fu过去,同时出来的王韶走近前来,说道:“相公提议那是极好的,但为何不用雪橇车,反而要费力破冰呢?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