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四)

都没办法改变。

    “官人这是怎么回事?”王旖还没有回屋看,但她的镜子想必也出了这个问题。

    “自然是技术还不到家的缘故。”韩冈冲着四位位妻妾自嘲得笑了一下:“胜负兵家常事,水银镜就再让人去想办法好了,总有成功的时候。”

    从周南、云娘手上接过另外两面镜子,几面一起递给身边的小婢:“去外院叫个人,送到城外柳树营去。夫人那里的,一会儿也让人带过去。”

    水银有剧毒,既然会挥,就最好丢得远远地,韩冈可不敢让水银来祸害自家的妻儿。

    只是这样一来,显微镜的反光镜又成问题了,韩冈咂了下嘴,做个科学家还真是不容易,得不断直面失败,难道当真要他实验百十次才能看到成功?

    “官人。”王旖眼多了些忧色,她拍拍桌上的书稿,“这个会不会……”

    可能是因为忌讳的缘故,她没有把失败两个字说出来。

    韩冈领会了,摇头笑道:“不用担心,伏龙山那里已经有好消息了。等李德新回来就可以了进行下一步了。”

    曾经的金明寨寨主之子,陇右名医仇一闻的弟子,早在几年前就被从关西找来,投入了韩冈的门下。蕃人的身份让他很难与周围人交流,只能依附韩冈,而韩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有许多事可以放心的交托于他。

    小事失败没什么,韩冈也不是很放在心上,但大事他可是慎之又慎,内外都做好了准备,也多次做过了验证,想失败也难。

    ……………………

    “襄汉漕运打通了?”吕惠卿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十分惊讶。

    韩冈没将方城轨道的通车太放在心上,但无数道盯着襄汉漕运的视线却不会等闲视之。

    方城垭口十里的轨道的成功,就像一块巨石投入,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能算是打通,只是通过方城山的那一段铺好了轨道。”

    “看来韩冈还是急了点。”吕惠卿沉稳下来,“到底能不能成事,还得看今年林冬。他能将京西南路和荆湖的林粮,运多少过来。”

    来跟吕惠卿报信的幕僚点头附和。

    “不过以韩冈之材,运上十万石,也并非难事。也可以说他已经成功了。”

    从襄州坐船上溯至方城县,坐有轨马车走上十里,到汝州再换船去京城。有通畅的道路运输,从这一件事上,吕惠卿知道韩冈是成功了大半。

    轨道跟水道和普通的官道不一样,水道和官道上跑的车马船只,可以是私人的,也可以是官府的。但轨道上的有轨马车,只可能是一家独占。

    只是这一点上,吕惠卿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个个铜板,叮当作响的落下来,洒了满地,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在汴河上,有能逃税的民船,但在轨道上,如何逃税?而且还有运费进账。

    这样好的项目,如果自己这位参知政事插手进来,至少能让东南西北四座京城用轨道联系彼此。

    “不对。”吕惠卿摇头。

    韩冈是不可能留下这么大的破绽,他肯定会在确认成功之后,上书天子。就算自己第一个向天子建议在方城山以外的地方铺设轨道,但日后当真有了成果,自己也没脸跟韩冈争倡之功。

    一般来说,如果分润不到功劳,吕惠卿也就没了太多的兴趣。但轨道的作用,吕惠卿却是难以割舍。就算功劳不归他,但一旦成功,多了几条勾连南北的通道,做什么事都能多一分助力。

    看来就必须等十一月的结果了。韩冈若是成功的将理因运送到扬州的粮食,通过襄汉漕运运抵京城,那么接下来,天子自然会有意通过轨道将无法用水路联络的州县,通过轨道联系在一起。

    不过轨道有个坏处,就是必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