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

  “啊……说得也是。”苏轼全然没了主张,抬脚就要出去。

    “直史……衣服!衣服!”祖无颇连忙提醒。

    苏轼低头看,穿在身上的还是出外游玩的便服。摇摇头:“既有罪,不可穿朝服。”

    “未知罪名,仍当以朝服见。”祖无颇提醒道。

    “……多谢公方提点。事发仓卒,苏轼已经乱了方寸。”

    苏轼随即依言换了朝服,手持笏板出去见京城来使。在他身后,祖无颇一众官吏左右排开。

    可等到苏轼一众站在面前之后,皇甫僎却不开口,如鹰如狼的眼神扫视着湖州上下官员,像是在搜寻着什么。而站在他身后的两名御史台台卒,也同样默不作声。如此作态很是奇怪,让每一个在场的湖州官吏的心中,都越发的不安起来。

    苏轼的心一点点的沉了下去。虽说得了弟弟苏辙的通报,但苏辙本来就是听了王诜的急报,加上王诜和苏辙都不敢留下文字,只让人传话,中间经过一番周转,早就面目全非。加之几千里匆匆赶来送信,任谁只会往重里去想。

    其中一名台卒手上,攥着一根尺许长,如同棍状的东西,外面用青色的锦缎打着包裹。可能是写着诏命或是牒文的卷轴,但那样的形制,也可能是匕首----不少人心中都有了同样的猜测,该不会是赐给苏轼自裁用的吧?

    苏轼脸色灰败,持笏的双手都在颤着:“苏轼自来疏于口舌笔墨,着恼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敢辞,乞归于家人诀别。”

    后面的祖无颇心神一松,他看不见苏轼的脸色,只道苏轼心神终究还是恢复了清明。

    不先把皇甫僎的底细探听明白,说不准就是曹利用被杨怀敏迫死的结果。这么放低姿态的一问,皇甫僎怎么都该回答了。

    皇甫僎也的确不好再装哑巴,简短的回答道:“不至如此。”

    终于让皇甫僎开了口,下面就该追问到底是什么罪名,准备如何处置了。可祖无颇几乎将苏轼的后背用视线烧个洞出来,也不见他的上司再问上一句。

    祖无颇忍不住了,出头道:“大博奉命出京,必有被受文字!”

    皇甫僎眼神一下又尖锐起来。

    这句话分明是警告!湖州通判用本官官阶,而不是监察御史里行的差遣称呼他皇甫僎,分明是在警告,在场的知州、通判,品阶皆在他之上,不是可以任人欺辱的低品官员。

    上下打量了祖无颇好一阵,皇甫僎语气阴森的缓缓问道:“君乃何人?”

    祖无颇只当是同僚间的通名,拱手行了个礼:“通判祖无颇,如今权摄州职。”

    皇甫僎又盯了祖无颇两眼,探手向后一招,台卒心领神会的将青绸包裹递给了他。

    青色的丝绢一层层的打开,露出来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是匕首,也不是绫纸做底的诏书,素色的纸背仅仅是普通的牒文。而内容更是让人放下心来,只是寻常的追摄行遣而已,不过是以苏轼以诗文讪谤朝廷,提他入京审问罢了。尽管性质依然严重,但总算比赐死什么的要好得多。

    苏轼浑浑噩噩的低头领罪,当场脱了衣冠。

    苏轼认了罪,湖州便以祖无颇为首。暂摄州事的差事眼见着要做上好几个月,暗叹了一声,祖无颇上前对皇甫僎道,“御史远来辛苦,在下这就命人安排食宿,权且少待。”

    “不必劳烦。”皇甫僎冷然说着,一个眼色过去,两名台卒就抖开一条素练,将苏轼的双手给绑了起来。

    庭中一片哗然,祖无颇也惊问道:“这……这是为何?”

    “身负上命,岂敢耽搁片刻?皇甫僎这就要回京复命。”

    皇甫僎转身就走,两名台卒用力扯了一把手上的素练,苏轼被拉了一个踉跄,跌跌撞撞的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