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3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12)

常激烈许多。

    蔡确看了看张璪,又不动声色的瞧了瞧韩绛,什么时候张璪跟韩绛站到了一条线上?

    通判留光宇是韩绛的侄女婿,又是韩冈的同年,如果韩冈能赶走王.克臣,太原知府的位置即便由由韩冈本人代掌,而实际上的政务也是交托给留光宇这位通判一大部分。如此一来,到了战后,他的侄女婿一下跳上七八步都有可能。

    可惜韩冈没有这个想法,看起来只想维持河东稳定,将得罪人的差事都留给两府。而蔡确也没打算去为了韩绛的侄婿去得罪王.克臣这位国戚。不过,如果韩绛肯欠下些人情的话……那就两说了。

    “原本的晋阳城还好说,现如今的太原也不是那么好守的。”蔡确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反对的意见,“岂能以深罪责之。”

    ‘又在卖菜了。’曾布心中冷嘲,不仅是蔡确的那点小心思,还有蔡确的话:‘反过来还差不多。’

    赵光义毁晋阳,‘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城高四丈,城周一万五千余步----差不多四十二里----的旧太原城,被彻底毁坏。而新修的太原城城周则不过十里出头。

    旧太原跨汾河而建,分东、西、中三城,所谓‘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西城中更有仓城、新城和大明城----即为战国遗存的古晋阳----三个子城。

    这样的城池的确坚固,可相对于极度匮乏的兵力,过于庞大的城池反而是个累赘,根本守不过来,总不能去依靠刚刚征发来的民兵?若太原犹在原址,旧城依然保留,辽军说不定就敢打太原城的主意了。那样的情况下,可就有的韩冈头疼。

    “持正相公多虑了。王子难是国戚,身在八议之列,依例当减罪,岂会深责?”张璪说道。

    “八议是定罪上才用到的。现在是给王.克臣定罪呢?还是在商议他是否适合继续留任太原?”曾布突然开口发问,“如果王.克臣手中能多上两万兵马,结果自会不同。所以石岭关破,他的责任本不算太大。雁门、代州的主要责任也不在他身上。”他明确的反对,“何况韩玉昆也希望他能留任。试问万一撤换了王.克臣而导致战事不利,那么制置使司会不会归咎于东府?”

    蔡确敛起眼神,转瞬又对韩绛道:“子宣言之有理。子华兄,既然如此,不如交予圣裁吧。”

    韩绛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也罢,就交予皇后圣裁。”

    “邃明?”蔡确再问张璪。

    张璪随即点头:“如此也好。”

    让皇后选择如何处置王.克臣的决议,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算太大的事情----比如如何处置王.克臣----如果两府中有分歧的话,就会交予皇后来决定。甚至会故意在一些小事上表现出分歧的样子来。只是大事上的决定,两府却会尽量做到同一个立场。

    这是逐渐为两府所默认的规则。

    异论相搅的帝王心术,宰辅们哪个不熟悉?他们可都不想看到皇后把这一套招数练到当今天子那般炉火纯青的水平上。

    不过韩绛、张璪脸色都有些阴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打算被曾布阻止,而是因为曾布让他们清醒了一点,不要去挑战皇后对韩冈的信任。

    皇后学不会异论相搅的确是好事,但变成对韩冈言听计从的情况,可就让几位宰执心中不舒服了。

    蔡确轻叹了一声,问几位同僚,“韩玉昆发来的奏表到底该如何处置?皇后殿下肯定要问,好歹得有个章程出来。”

    绕了一个大圈子,终究还是逃不掉这个难题。

    韩绛一番思前想后,最后道:“就照例发在邸报上吧。”

    他回望蔡确,蔡确微一沉吟,点头道:“也好。”

    “子宣、邃明,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