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九)

纲粮。既然是善法,当然该留下来。”

    “既然如此,就这么告知蒋之奇,让他好生把衙门里面处置一下,明年的纲运必须回复到之前的情况。”“再给蒋之奇一次机会,若他还不能将纲运事安排好了,他还是去监酒税吧。”

    “最好能明确一点,明年的纲粮损失率不得高于之前五年的平均水准,否则六路发运司上下一律磨勘加一年,若毁损数量远远超过旧年平均,那么别怪朝廷的刀子斩人了。”

    “玉昆的这条好。”韩绛当即说道,

    张璪也点头。他现在可不介意将六路发运司都洗一遍。

    “那今年怎么办?”

    韩冈又问了一句,抬头看看周围,苏颂这时候也到了,不过他见政事堂的三位宰辅围在一起,脸色严肃的说着话,就没有上前来打招呼,而是远远的站到一边。

    “对那一帮奸猾贼子,必须严惩不贷。”

    韩冈听见了韩绛杀气腾腾的声音。

    也难怪韩绛生气。薛向倒台之后,来自南方的纲粮损失率立刻就升上去了,发运司那边是想证明什么,没有薛向就没办法了?

    这让当朝宰相的脸往哪里放?

    没了老猫,一干鼠辈的确就得意了。可这不也是再说,剩下的猫不会捉老鼠吗?分明是在为叛逆张目。

    “贪渎官员不得不严惩。”张璪也附和着。发运司中的官员,可算不上是士大夫。而且他也对不知死活的发运司官吏动了真火。

    “那就全部送去西域吧!”韩冈提议。

    “全部?”张璪顿时吃了一惊。

    汴河之上,与纲运有关的,连同拉纤的厢军在内,也不过数万人。可把数万人都送去西域,这依然不可能。但一味喊打喊杀,对底层官员并不一定有用。想也知道,朝廷怎么可能当真杀那么多官吏,只是调去边疆才是最好的处罚。

    “把最后一批运送纲粮上京的所有人,军校士卒也好,民夫也好,都抓起来,问出到底谁是主谋,谁在收购纲粮。收购赃物的贼子,抄斩!其余人犯,让他们在问斩和流放中选一个。”

    “如此甚好。”韩绛立刻点头。

    “玉昆,犯罪的不能全都流放西域,各地都缺人。”

    边疆缺乏户口充实,不论是东南西北,都缺人。

    西域、交州就不说了。就是人口最多的河北,像沿海的沧州等地,同样是人烟稀少。

    偌大的沧州,沧州城以北,界河以南,南北百五十里,东西百余里的土地上,连一个县城都没有。虽说此处是黄河入海口,多有沼泽,地质又偏盐碱,不怎么适宜耕种,但更不适合耕种的西北照样有很多人在那里生长繁衍,沧州北部渺无人烟,就显得太过浪费了----不能种粮,还能种棉啊。

    此时来到城门下的朝官越来越多,而站在门前议论汴水发运事的韩绛、张璪、韩冈三人越发的成为关注的焦点。

    韩冈心中有些恶作剧的想法,要是他们误以为东府的三位宰辅在朝堂上来什么大动作,那可就有趣了。

    “邃明兄说得是。”韩冈也没耽搁说话,“照韩冈看,重法地也该改改了,有了流放,也不用都问了死罪,也免得三法司的麻烦。”

    所谓重法地,就是对盗劫等重案的罪犯,一律往重里判,一般取判罚上限的地区。

    而重法地的制度,是仁宗皇帝开始。当时为了补充对抗西夏的军费,税赋提高了许多,各地盗贼蜂拥而起,按欧阳修的说法是‘一伙多过一伙’,故而在京师等地,对犯人论以重法,以遏制犯罪的猖獗。由于重法地制度推行,越来越多的路州被归入重法地的行列,被判死刑的人数也大幅上升,至今快有四十年了。每年冬至,都有数千人被勾决。

    也就是这两年,被勾决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