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11)

朝中的新党保不准后面怎么扯他的后腿。

    自古未有政敌居于中枢,将帅还能立功于外的例子。韩冈若是自请出外抵御,只会落得英名尽丧的结局,跟当年范仲淹去陕西时一样的结果。

    所以一开始,王安石和吕惠卿要北伐,韩冈便联合韩绛、张璪一起反对,绝不去考虑到河北展示自己的才华----若当时他毛遂自荐,要自己代替吕惠卿,朝野内外、无论敌我的都会更信任他,而不是在河北已有一段时间的吕惠卿。

    直到他成功拉拢了章惇,这才有了传言中要举荐章惇为两路宣抚,统领河北河东兵马,抵御辽寇入侵。

    从反对对辽开战,到大力支持设立宣抚司,并没有经过多久。只是御史们还不能说韩冈是前后反复,一来韩冈还没有上表,二来他推荐章惇为宣抚使是为了防御辽军入寇,不是吕惠卿的出兵辽境----尽管成了宣抚使后,拿到便宜行事的许可,越界北上绝不是问题。

    只是王安石的反击,让韩冈的计划落了空。没有了章惇,他只能继续阻止朝廷出兵。但辽人一旦南下,吕惠卿将之抵挡住,就有很大机会拿到中书门下那个尚缺人的位置。

    延续了十余年,直至太后垂帘才宣告结束的新旧党争,以及庆历时吕范两党的政争,李格非都了解得很深,如今朝中的局面,正在向势不两立的方向发展。

    御史台的性质,决定了接下来的日子里,必然要处在风尖浪口上。

    李格非捻着下巴上的胡须,心思犹豫不定。有的人视乱局为进身之阶,可他还是比较喜欢平稳点的生活。

    这汪浑水,到底该不该继续蹚下去?

    …………………………

    “章子厚这一回是改姓沈了?”

    苏颂几十年的养气功夫,也掩不住话中的讽刺味道。

    韩冈的心思多是放在气学上,对权柄不会争执太多----韩绛、张璪会支持韩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若是韩冈什么都想要争一争,政事堂中怎么可能一团和气----可对于学术,韩冈从来不会让上半步。

    章惇无心学术,如果是他代表新党居于宰相之位,朝廷还能稳当一点。可若是吕惠卿这样的人回到朝堂上,新学气学再起争端,那就是鸡犬不宁了。

    原本听说韩冈已经说服了章惇,苏颂以为大局已定,可没想到会再起波折。

    韩冈心情本也有点阴郁,可听到苏颂的话,却不禁微笑了起来,沈括的名声当真烂透了。

    “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等他见过家岳回来再说吧。”

    苏颂在韩冈的脸上看不出他有任何愤怒的迹象:“玉昆你这么相信章子厚?”

    “说不清,只能先看看再说。”

    都已经是宰辅之尊,信任两个字未免太奢侈了。也就是章惇的性格高傲,让他不屑于做一些鬼鬼祟祟的事。要说信任,韩冈信任的是章惇的性格,而不是为人。

    接受王安石的邀请,光明正大的去王安石府上拜会,这可一点也不违背章惇的脾气。之后章惇会怎么决定,韩冈也只能先看看再说。

    苏颂问:“要是章子厚当真回头去怎么办?”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喽。”

    没有了章惇这个盟友,韩冈之前的计划自然只能作废,但总不能哭着喊着求他吧?

    韩冈可以充分信任苏颂,可苏颂在朝中的根基不厚,根本抵挡不住新党,而太后方面对他的信任也远远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冈无法放心的出京。

    苏颂也知道自己的问题,能进入枢密院还是韩冈推动的结果,叹了一声:“当真是没办法了?郭仲通呢?他愿不愿去河北?”

    “他当然想去河北与辽人见个真章,到了孙辈,说不定还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